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454篇
科学研究   7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3篇
信息传播   43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字形化研究是通过汉字形体而追溯其在组构过程中所蕴涵的古代化信息,因此,其研究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字形化研究的重点应当在古汉字。古汉字在构形中具有较强的图形性,它是携带化信息的源头,是字形化研究的本体。二、古代献是汉字承载古代化信息的主要承载物,字形化研究必须正确处理与古代献的关系。三、字形化研究与整个民族化的关系。字形化研究不仅要进行独立的个性的研究,还要放在整个民族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2.
Word操作题自动阅卷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Word文档格式的识别方法以及Word对象模型层次结构等技术要点,并结合具体应用示例,给出了Word文档中对象属性的获取方法,并对这些属性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判读,以实现Word操作题的自动阅卷功能。  相似文献   
73.
自汉至民国有关《难蜀父老赋》的评论将近40条,其内容基本为三类:对该赋文体归属的异议;与刘勰认定该赋“有移檄之骨”论或大相径庭、或神交契合的评论;深悟该赋之作家、作品原生态的评论。通过研讨这些评论的科学性,揭示该赋“有移檄之骨”的魅力之“魂”是作者“自在流出”的“原始情结”,肯定了该赋“不是军书,胜似军书之魅力”说,阐释了之于文学批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原始情结”论和“两难主题”说。  相似文献   
74.
简要介绍了电子文献的特点、提出了电子文献的一些采访策略,对电子文献MARC编目的几个特殊字段的著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5.
试论民族文献的价值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献是祖国历史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这些民族献,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与时俱进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玉颜 《图书馆论坛》2006,26(3):160-162
介绍了广东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一些实际做法,针对在征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了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7.
公文艺术论     
公文须讲究艺术。情、采、气、识,构成了公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从古今中外的公文写作实践来看,有了情、采、气、识,公文才有了生命。  相似文献   
78.
魏文帝遗留下来的作品繁多,仅次于曹植,其中他的公文占了大多数。这些不同时期的公文反映了曹丕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曹丕的性格特征及其为政思想。通过对其公文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期总结出曹丕的多维形象。  相似文献   
79.
People still use documents in many everyday government processes. From tax payments to passport requests, citizens have to interact with low-interactivity information artifacts such as reports, maps and datasets, among many others. Despite efforts to improve information delivery in the public sector, effective information usage remains a critical topic of action and research. The user experience of government documents has rarely been assessed, despite them being regularly published and frequently used. Considering this, the two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s arise: 1) How can government documents be classified (or grouped) in terms of user experience? 2) How can the user experience of government documents be monitored over time in order to inform design decisions? Working with a public agency in Chile, we develop and test a class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framework based on two online surveys (N?=?338 and N?=?298). We then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user experience of government documents in these three dimensions: interaction goal, volume of information and ease of understanding. Using a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to classify user experience provides greater visibility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formation produced by a public organization. Furthermore, by monitoring the user experience of a government document at different times, organizations can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heir design decisions and improve their service quality by implementing user-centere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80.
模糊语言主要通过模糊词语进行表达,模糊语言的使用对党政公文准确地反映公务活动的复杂性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语料,探讨表性状的模糊词语在党政公文写作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时应当注意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