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1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教育   6145篇
科学研究   668篇
体育   519篇
综合类   48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616篇
  2006年   597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34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美国公立学校暴力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暴力①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美国公立学校暴力所表现出的尖锐性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通过界定校园暴力的概念,分析了美国国家教育统计数据,找出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同时根据美国教育政策法规,分析美国所采取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措施,并分析措施的有效性,以期对我国预防和对校园暴力立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2.
保险合同中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构成要件是: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主体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的范围仅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过失违反告知义务的事实应当是重要事实;投保人、被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是出于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相似文献   
93.
利用强极值原理将带电导体静电场内、外等值面边值问题化为几个常规的椭圆型Dirichlet边值问题,并建立它们相应的第一类Fredholm边界积分方程,由这些方程解的线性组合可构成原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94.
阐述高职院校机构现状及其弊端,揭示机构设置繁叠是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化模式影响和校内消极因素所造成的,指出当前机构设置改革的有利因素,提出机构改革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及其具体操作方法。论述机构设置科学化、规范化,还需要一定的相关法规和校内非行政性机构作保障。  相似文献   
95.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行政指导已逐渐取代行政命令而成为现代政府施政的中心。当代中国正在努力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需要成熟的行政指导制度与之匹配,因而探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指导制度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
应用能力是文科综合测试中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测试目标主要包括基本观点,主体能力和现代意识等。  相似文献   
97.
英语四、六级的改革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影响不言而喻。因而必须重新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策略,对四、六级改革后课堂教学目标予以重新定位,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堂活动,提供或创造真实有效的交际需求,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策略和习惯;课堂教学应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用能力服务;教师应发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对民权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以孙中山为代表,认为所谓民权乃是“人民之权”;一种可以说是以梁启超为代表,认为所谓民权乃是“君主之权”。孙中山民权观的基本内核是“五权宪法”、“直接民权”和“权能分治”,在当时的背景下,孙中山的民权观无怀疑达到了历史应有的高度,具有推陈出新的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
论华语语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简要论证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华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语感,并具体阐述了华语语感培养的5项原则与方法:努力扩大华语的有效输入;在交际活动中培养语感;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总结汉语规律,自觉建构华语表达方式;继承语文教学传统,加强记诵.  相似文献   
100.
“礼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在许多人心中它充满了贬义,成了封建专制和缺乏人性的家规、纲常与说教的代名词。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只有将“三纲”与“五常”、“三从”与“四德”区别开来,才能发现先秦礼教与封建礼教的区别,弄清其本来面目,发掘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