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355篇
科学研究   93篇
体育   410篇
综合类   21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BSTRACT

Interval exercise training is increasingly recommended to improve health and fitness; however, it is not known if cardiovascular risk is different from continuous exercise protocols. This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es assessed the effect of a single bout of interval exercise on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hat indicate risk of cardiac fibrillation and infarction compared to continuous exercise. Electronic databases Medline, CINAHL, Embase, Scopus and Cochrane were searched. Key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1) intervals of the same intensity and duration followed by a recovery period and (2) reporting at least one of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rterial stiffness or function. 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 and GRADE approach were used. Meta-analyses found tha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sponses to interval exercise did not differ from responses to continuous exercise immediately (MD 8 mmHg [95% CI ?32, 47], p = 0.71) or at 60 min following exercise (MD 0 mmHg [95% CI ?2, 1], p = 0.79). However, reductions i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flow-mediated dilation with interval exercise were observed 10–15 min post-exercise. The availabl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interval exercise does not convey higher cardiovascular risk than continuous exercise.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e safety of interval exercise for clinica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32.
研究目的:针对冬季奥运会速度滑冰500m项目比赛规程变化的新情况,为提高我国奥运选手有氧代谢能力与血乳酸清除的效率,以适应比赛规则的变化,探索适合优秀速滑短距离选手个人特点的有氧训练新途径。研究方法:采用血乳酸控制训练负荷的方法,对2名参加冬奥会选手改进后的有氧训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不同赛季的比较对有氧训练改进的效果进行判定。研究结果:有氧训练改进后,2005~2006赛季与2004~2005赛季相比,王曼利500m成绩提高0.75s,15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2mmol/L,30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0.6mmol/L;于凤桐500m成绩提高了0.51s,15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1.8mmol/L,30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1.4mmol/L。研究结论:有氧训练的改进,提高了运动员机体血乳酸清除效率,使其能在最短时间将血乳酸降至较低水平,达到了适应冬奥会比赛日程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武术管理中心16名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了无氧功测试、血乳酸测试,测试所获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均数比较,并对wingate结果和血乳酸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结论:(1)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并不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2)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相比体能占主导的无氧运动而言较差。(3)wingate测试的各项指标采用其体重相对值更能反映运动员之间无氧能力的差别。(4)运动后7分钟的血乳酸水平可以反应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34.
朱启娥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4):435-436,418
目的:探讨大运动量训练致运动疲劳后,按摩和艾灸穴位对疲劳恢复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6名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学生为试验对象,在不同时间(间隔两周)分别进行两次大运动量训练至中等以上疲劳程度,分别对受试对象进行按摩和艾灸穴位,测试不同时间点的血氨和血尿素值,并对两次实验结果进行自身对照。按摩组为A组,艾灸组为B组。结果:B组的血氨浓度在恢复期的各个时间点上都低于A组,第15min钟和第3min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45min和第60min差异显著(P〈0.05);B组血尿素的恢复速度也快于A组,第90min明显低于A组(P〈0.05),次日晨B组较A组恢复更加明显(P〈0.01)。结论:艾灸穴位比按摩能更快清除血氨和血尿素,从而更好地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特点。方法:对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实验组)(n=27,其中健将级运动员5人,国家一级运动员22人)以及对照组(n=19,均为二级运动员)的肺功能、心血管功能、最大吸氧量、血乳酸以及身体成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实验组具有高的瘦体重和瘦体重/体脂(P〈0.05)。2)实验组的最大吸氧量无论是其绝对值还是相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安静状态下的血乳酸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定量负荷后即刻实验组表现出较低的血乳酸值,而对照组则表现出较高的血乳酸值(P〈0.05)。结论:优秀散打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及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将20名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空白对照组,穴位敷贴组采用药物贴对受试者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进行敷贴,对照组采用安慰贴对受试者上述穴位进行敷贴。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RPE)、运动心情评价(POMS)、情绪状态总估价(TMD);检测受试者血乳酸和血氨浓度;记录受试者8 00 m全力跑成绩。结果:穴位敷贴可减轻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RPE值(P〈0.01);穴位敷贴可缓解运动员因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降低TMD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可升高运动后4 min机体血乳酸(P〈0.05)和血氨浓度(P〈0.05),降低运动后20 min机体血乳酸(P〈0.05)及血氨浓度(P〈0.05),显著提高受试者8 00 m跑成绩(P〈0.01)。结论:穴位敷贴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运动员机体内血乳酸和血氨的代谢,提高运动员耐缺氧能力,进而缓解运动性疲劳临床症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SHR心肌细胞中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的影响,以探讨其对运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SHR大鼠中等强度训练为实验模型,采用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了大鼠心肌细胞中调控蛋白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的表达。结果:长期中等强度训练可以提高心肌细胞中抑凋亡蛋白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的表达,凋亡蛋白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心肌细胞中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Bcl-2/Bax在运动后的不同表达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观察15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武术大负荷训练前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的变化,分析血乳酸和血尿素氮与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训练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能够客观评定训练强度,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大运动负荷训练对学生血乳酸和血尿素氮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9.
采用测试法,跟踪监测古典式青年摔跤运动员大强度训练期间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在训练初期明显降低,是反映摔跤训练强度和运动员产生适应的敏感指标;训练期间的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的“恢复值”可作为医务监督的重要参考指标;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及其比值用作评价运动员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40.
关于短跑运动员服用甲壳素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短跑运动员服用甲壳素(Chitin)前后,机体在激烈运动后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实验表明:通过服用甲壳素短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有显著的降低、运动成绩有所提高,短跑运动员服用甲壳素后能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