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91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3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毛泽东在"红色知识分子"的培养问题上煞费苦心。他本寄希望于旧有知识分子能改掉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本性直接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自己的"红色知识分子"培养上,可是,这些成品或半成品的"红色知识分子"很快就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流合污",成了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毛泽东陷入了对知识分子改造——培养——再改造的无限焦虑之中,他甚至认为每隔七八年就要来一次思想文化上的"大革命"。人类文明必须处理好政治权力与思想信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鲁迅小说中三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即封建社会末期旧知识分子泯灭本我的悲剧形象;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分裂自我的悲剧形象;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理想的幻灭。以此洞见悲剧形象的根源所在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3.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94.
辛亥鼎革,清季士子大部分以积极的姿态融入民国,即使自况为"遗老"、"遗民"者,其身份界定亦大有讨论余地,其中曲折甚有探讨之处。以云南绅耆在鼎革之际的政治选择的过程及其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清朝与民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延续性,民国建立的特殊方式,为清季士子接受和进入民国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95.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较以往更多地投身实业。其对实业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宣传、抵制国际经济侵略、挽回利权;和封建守旧势力作斗争,力图摆脱封建束缚;重视科技与管理,注重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重视人才,注重培养人才;注重民族工商业间的相互扶持;等等。  相似文献   
96.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与个体的身心素质,知识教育息息相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97.
处在清末至"五.四"的历史大潮中,鲁迅清醒地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他用小说,用人物形象反映当下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多是彷徨于新旧、明暗之间,游离于两个社会、两种文化之间的多余人。在鲁迅眼中,知识分子只有构建独立自强的理想人格,启蒙并引领大众,中国才能全面立人然后自立,知识分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卢熊生平的考察,可见卢熊的政治态度在元、张士诚、朱元璋三政权间的灵活变化;对其死因的辨析,可知卢熊的直接死因是其在工部、中书省任职期间,违规接受官没妇女而牵涉“胡惟庸案”,获罪而死,与朱元璋对苏州文人的暴虐严苛态度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99.
魏晋士人往往被视为张狂放荡的群体,但实际上,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洋溢着“清”的理念,其个性、才干、容貌、家庭生活、言辞和音乐等方面都体现出“清”的特色,而魏晋时代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是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0.
高校学术造假事件濒濒曝光 ,有着诸多主客观原因。当前在治理客观环境的同时 ,有必要强调高校知识分子的主观道德修养 ,即树立对待学术规范和创新的正确态度 ;应以人为本 ,珍重人格 ,努力完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