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84篇
教育   4693篇
科学研究   41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52篇
综合类   39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新时期以来乡村题材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意象。城市意象的书写既有着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还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面对着这一新的异质性的文学资源,只要乡村题材小说作家将其完美地整合到传统的乡土小说资源中,中国21世纪的乡土小说必将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96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意象图式和汉字构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寻找人类认知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人类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963.
作为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和熟悉中国妇女的赛珍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灼灼生辉。阿兰是赛珍珠成名作《大地》中的重要人物,分析阿兰这一女性形象是了解封建社会下中国妇女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女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64.
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提升自身国际形象的强烈诉求下举办了世博会.通过对4份德国主流报刊关于2010上海世博会的相关报道为例,用社会学分析法对样本进行分类、分析和整合,探究德国媒体在构建大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时的作用.德国媒体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做了较多的报道,体现出了德国人对上海世博会以及中国的关注度.德国媒体还是相对客观的,同时,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也并没有因为上海世博会的举行而更好.  相似文献   
96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人们与银行等有关金融机构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而每一个银行都以其独特的标志设计区别于其他不同的金融机构。银行的标志设计反映着每一个银行的形象内涵、行业特征,准确地传达着行业信息,吸引着从事经济活动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966.
要想演奏好一首钢琴作品不是简单地把音符弹奏出来就万事大吉,如不理解乐曲内容和音乐表现方面的具体要求,就很难把乐曲的意境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演奏者认真研究作品的内容与音乐表现,并与熟练的演奏技巧紧密结合,从而获得理想的演奏效果。  相似文献   
967.
元杂剧中的角色常常有特定的称谓,而婢女则多名为梅香。虽然同为婢女,但是每个梅香却各具特色,她们时而促成美好姻缘,时而对小姐给予清醒的当头棒喝;一方面是闺阁小姐的代言人,一方面又谨遵老妇人的言语。梅香具有自己的立场,她是一个类型化人物,所以有必要对这个角色进行分析,以便我们更全面了解元杂剧的独特魅力和特定角色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68.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态里呈现出的明显的融合色彩。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一种运用了融合仪式型叙事策略的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969.
以嵩口古镇空间意象为对象,分析古镇空间所蕴含的耕读文化、商业文化和山水文化内涵,进而提出深化文化内涵的古镇空间意象营造策略,即: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3个方面来营造古镇空间意象,以达到古镇形与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70.
文化意象传译中的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且阐释学和接受美学为其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翻译研究的伦理回归为分析文化意象传译中的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化意象传译的误读过程其实是译者对翻译伦理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