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6篇
科学研究   1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古公亶父为提高周族的政治地位,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煞费苦心,考虑到季历之妻、文王之母是商王畿内的氏族显贵,欲将王位传季历以及昌.太伯、仲雍知父之意后,为避免政治祸害亡入荆蛮,在今皖南、宁镇地区建立吴国.周武王克殷后实行分封,仲雍之曾孙周章得到王室正式册封,位列诸侯,其国仍称旧号,曰吴.周康王时为有效控制殷商旧族余部,又将吴国之主改封于俎,即今天江苏邳县一带,吴国的国都随之而迁徙.  相似文献   
72.
除菲律宾外,古代铜鼓在泛北部湾地区各国均有发现。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载体,铜鼓成为泛北部湾地区从事稻作生产的各民族两千多年来社会发展、文明交往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它是这一地区稻作民族积极进取、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生动体现,蕴含着这些稻作民族朴素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该地区稻作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价值观。同样,古代铜鼓文化在该地区各国间的传播和发展,亦反映出该地区各国开放吸收、共同创造的文明交往观。古代铜鼓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构建泛北部湾地区认同、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持续开展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73.
青铜乐钟作为一种乐器,在青铜器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安徽地处江淮流域,在历史上出土了许多青铜乐钟。以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乐钟为视角,以蔡侯铜钟和钟离国铜钟等为例,分析安徽地区的青铜乐钟所反映的社会功能和历史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4.
“于”、“以”是西周铜器铭文中使用最多的两个介词,“于”介引处所、时间、主动者、事情的用法是“以”所没有的,而“以”介引共事、原因的用法同样为“于”所不具备。“于”、“以”在句中的位置以及省略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尽管两者用法有少量重合之处,但总体说来,“于”和“以”的意义、功能在许多方面相互补足。这种相互补足十分鲜明而突出,是语言系统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5.
铜鼓文化是民族文化之瑰宝,其源于西江走廊。并由西江走廊辐射周边。其内容十分丰富。对构建大西江文化走廊乃至泛珠三角经济文化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Harvey Siegel 《Interchange》1997,28(2-3):97-108
In this paper, I first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embracing multiculturalism, arguing that multiculturalism is best conceived and defended in universalistic moral, rather than epistemic, terms. I then criticize the common view that multiculturalism is incompatible with a universalistic conception of science, and argue that multiculturalism is compatible with a suitably characterized epistemic universalism. Finally, I consider whether or not that sort of universalism is itself morally objectionable, and argue that it is not. The upshot is that science educators ought to embrace both a universalistic concep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on moral grounds), and a universalistic conception of science (on epistemic grounds).  相似文献   
77.
线条是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最简洁最概括的表现形式。自古以来线的演变丰富多样。线条美的渊源,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时期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而至清,线条广泛运用于陶器、青铜器、雕刻、绘画中。线条的运用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就已经成熟了。这些有着奇特的律动,呈现生命运动痕迹的线条,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学习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纳米材料在金属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有的青铜文物和铁器文物保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其优缺点,分析了纳米材料在金属文物保护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结果表明纳米材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的金属文物保护材料。  相似文献   
79.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secondary school culture on the dual student outcome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engagement with the institution attended. Elements of school culture were identified, specifically the roles played by administrators,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ff, and the adolescent peer group. A mixed-method research design was employed with the primary research instrument taking the form of a survey questionnaire that was distributed to 268 Grade 11 students attending two composite secondary schools in a mid-sized Canadian cit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institutional culture had a limited impact on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ngagement with their schools.  相似文献   
80.
白裤瑶铜鼓舞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对白裤瑶铜鼓舞的起源、铜鼓舞与白裤瑶的砍牛祭习俗等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了白裤瑶铜鼓舞的社会价值。结果表明:铜鼓舞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健身娱乐、表演、保护与自卫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