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9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Google应用技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详细分析了网络搜索引擎Google 的功能特征, 讨论了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通过具体例证说明: 在进行组合查询时, 要对所有的查询词分别加引号; Google 在对中文繁简字体语义转换时, 有可能出现明显的错误; 搜索到的数据在同一范围内、在以小时为单位内也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以及在不同范围内, 搜索同一信息时, 随时间的不同, 搜索到的结果会有不同的排序。  相似文献   
12.
“虚壹而静”是荀予在《解蔽》中提出的认识客观事物及自然规律的方法。荀子认为,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客观事物又有可以被认识的一面,但人们又常常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即“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只有以“虚壹而静”之法才能不被蒙蔽,达到“明参日月”的“大清明”境界。通过对“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进行剖析,文章认为它的思维方式具有动态发展性、整体和谐性、辩证综合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定的语料,从构成、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不是A是B”新旧构式之间的关联及各自特点。分析结果表明,与旧构式相比,新构式中通常A项属于具体名词,B项属于抽象名词;语义上,主体通过A所描述的方式来消除或获得B所表示的状态;语用上,通过否定某一事实的现象来达到揭示其本质的日的,可视作一种话语策略性手段。  相似文献   
14.
苏词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形态各异的佳人形象,她们具有鲜活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大致可分为四类:貌美者不妖娆,重情者不泼辣,艺高者使风云变色,质洁者超凡脱俗。苏轼塑造这些佳人形象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有静态描写,有略貌取神,有诗意烘托,有以诗为词。其中那些品质高洁的佳人,不仅体现出苏轼独特的人格修养与胸襟气魄,也寄托了苏轼的思想与情志。苏词中的佳人形象及其艺术手法,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经济思想是其理论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指导原则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具体构成内容为先富后教、崇俭黜奢、轻徭薄赋及着眼于政治的分工论、均贫富等.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历史实际需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池莉小说大多是对芸芸众生的世俗性关怀,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性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的悲哀人生的展示,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使作品呈现出悲婉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7.
改革的深入对中国传统的“弱社会,强国家”模式产生了冲击,旧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重塑,“小而强国家,大而强社会”关系模式被认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在构建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过程中,社团是枢纽,起了重要的作用,社团在我国发展的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光  种即飞 《科教文汇》2012,(11):80-80,89
自从申报的"基于‘同课异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课题得到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批准立项后,我们感到了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因为在农村中学搞课题教研,虽然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重重困难,但也存在着生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诸子学说中法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商君书》,包含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和谐观,其中的合理成分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同命不同价"现象,一直为我国社会公众所诟病,具有很大争议。死亡损害赔偿不是生命按质"定价",并非对生命权本身的救济,它应是对因侵害生命权所引起的各种现实利益损失的补偿。死亡赔偿应给予受害人更多的经济财产赔偿,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加强公民对他人生命权的敬畏,防止肆意侵犯他人的生命权,这应是我国立法政策的法治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