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6篇
教育   4461篇
科学研究   430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368篇
综合类   38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略论CUBA与校园体育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为例,通过对体育文化发展历史的认识,阐述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跨世纪全面型人才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影响高校体教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体现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体育进入休闲,是社会和谐发展和小康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在休闲时代开展体育活动,其重要特征是满足人们的个性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运动休闲元素。民族体育由于能够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将重返世界体育舞台,尽显本土的文化魅力。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承载着东方人特有的与自然和谐同步的休闲娱乐观,在休闲时代将获得新生的土壤,极大丰富和充实由西方体育独领风骚的当代体育,也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纪复兴写下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14.
论校园体育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校园体育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化现象,当前教育界对其说法不一。通过对传统校园体育化认识的分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校园体育化的内涵,并提出当前校园体育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 ,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好坏关键要看教学效果 ,某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应用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学科化信息服务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将校园网技术与学科化信息服务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校园网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模型,分析了基于校园网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模型应具有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地方现代史的收集、整理和馆藏应提到较高的重视程度;高校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只是学校的图书信息中心,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提出将地方高校图书馆建成当地文物文献的收藏和博览中心,既服务于地方的文化建设,又塑造高校的人文精神,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文化。  相似文献   
18.
论体育院校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中的导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体育院校的校园文化特征;详细论述了体育院校图书馆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各种举措。  相似文献   
19.
介绍山东大学图书馆开发专用软件,采用跨域名Cookie技术,实现基于Web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的统一身份认证,替代代理服务器和VPN方式,采用独享带宽的实现方式,解决网络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哈佛大学自2007年重建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以来,采取了与传统工程学科大相径庭的发展路径,以解决人类面临重大挑战的前沿科学为重点发展方向,以机制保障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土壤,以空间优化调整助力研究、孵化、成果转化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哈佛大学工学院发展路径正体现了新工科建设思路,对我国高校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服务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