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03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杨智勇 《未来与发展》2010,33(12):38-41,45
通过构建餐饮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对中国各省域餐饮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了其差距及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早期重阳节习俗中的菊与茱萸,有着驱祸、延寿的实用功能,因此饮菊花酒与佩莱萸的重阳习俗在民间自发仿效,代代相传。同时,因为陶渊明爱菊,使得重阳风物——菊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象,被视为隐士标格,积淀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因食菊、簪菊、赏菊、咏菊的习俗,成为一个令人追怀的风雅之节。但今日之菊与莱萸已成“明日黄花”。重阳习俗也不为人所知。要让重阳节习俗能生动地再现于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将其外延物化,成为民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富有文化意蕴的具体物质形式,如通过有菊与茱萸等来重新张显重阳节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可使这样一个节日不至于流于空洞。  相似文献   
103.
文县白马藏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县白马藏族由于久居深山,远离城市,开发迟缓,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白马藏族音乐文化样态,其传统面具傩舞“池哥昼”、圆圆舞、传统酒歌极具魅力至今洋溢着古氐遗风,承传着白马藏族文化的精魂,成为我国多元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逐步趋同,文县白马藏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发展经济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矛盾和困惑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04.
《诗经·卫风》因爱情诗居多,常被研究者指为“乱世之音”、“靡靡之音”。然而,透过这些情诗,后人也可以一窥两周时期的风土人情。以《卫风》为基础,可探寻当时人们的婚恋习俗。  相似文献   
105.
“回门”仪式乃是指新婚夫妻相偕回女家有亲之事,闽粤地区婚后礼“回门”仪式有其丰富的内涵及根源。从清至民国修治闽粤地方志可知闽粤二地多有“回门”仪式之行,且往往视“回门”即为“归宁”。这种风俗承继中原文化而来,且深受文公《家礼》影响;而此仪式见于文公《家礼》,但不载于历代循之不废的《仪礼》婚礼,且其他经籍史传所载之“归宁”亦不同于“回门”。今谓“回门”即“归宁”者,实与历代经籍史传所记载有所别异;观历代载礼之书,自《家礼》始录有“回门”之仪,自明代首见于官方礼书之中;至清,则有“回门”、“归宁”二者混用情形。总而观之,“回门”初始乃为民间习俗,至明代则有久俗成礼之迹。  相似文献   
106.
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对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在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同时,更应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注重保护中和保护后的教育传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相似文献   
107.
《进出口商品报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设进出口商品报关模拟实验室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文中分析了进出口商品报关的特点,阐明了建设进出口商品报关模拟实验室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进出口商品报关模拟实验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8.
广西饮食文化是西南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区域的饮食文化缺乏系统的挖掘与整理。但事实上,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自古至今的食源、食性、食涵、食俗、食风等所有饮食文化事象,对整个西南地区乃至中华民族饮食文明的影响都是亘古遂深和日久旷远的。从史上该地域文化圈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古医食、文化学著等方面入手,首次探究了广西唐至五代时期饮食文化发展的基本形态和区域面貌。  相似文献   
109.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阐述了饮食文化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饮食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0.
浅析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饮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强有力的表达方式之一。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饮食行为和饮食风尚。通过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视角考察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的饮食结构,从中窥测古代黎族的生活环境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进而找出当前黎族饮食文化市场开发的魅力基因,为未来的黎族饮食文化发展寻求更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