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078篇
科学研究   6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41篇
信息传播   17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吴趼人的《恨海》被认为是"写情小说"的代表之作,作品描写了两对年轻人的婚恋悲剧,在腐朽阴暗的内容中展现了充满创新精神的高超写作技巧,无论是内容的叙写或是结构安排,还是人物叙写都有着与以往传统白话小说不同的鲜活气息,这些鲜活的气息与作者描写的晦暗内容形成了奇妙的对比。这些小说修辞手段的运用对我国小说走向现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的知识权威产生了变化,但从实质上看并未消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仍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对此要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考察来全面地看待。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学术权威的创新精神、开放合作精神、自由民主精神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严格的学术规范等精神气质更加彰显。高校充分发扬这些学术权威精神,为创新人才的成长营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的向真向善向美的学术生态环境,是其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被应用于道德教育层面。涂尔干从社会学角度入手,指出惩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帮助培养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尊重之感。只有采取说理的方式,能够引发儿童的道德羞耻感的惩罚才会对儿童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在乡村社会取得合法性,国共两党采取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国民党试图从外部将自己的代理人植入村庄而未能,只得依赖旧式精英统治的村庄,共产党在村庄内部有效地培植了自己的代理人而实现了政权的合法化建设,完成了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蒋建华 《教育学报》2005,1(2):26-31
在已有课程权力定位的基础上,克服集权与分权的困境,建立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市民社会理论所阐述的权力多极化的课程权力定位。其以分权为基础、以细分课程权力为手段,各种权力由相应的权力主体行使而不是笼统地提集权、分权或共有的课程权力分配体制,其核心是向社会分权。  相似文献   
17.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要将基于成果导向的理念引入《钢结构设计》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开设虚拟仿真实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加强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建立教、学、考、评的良性循环。通过模型作品、案例分析报告等,利用课程成绩分析法,计算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18.
大学内部学术管理是大学管理核心,学术管理能否有效运行直接关系到大学的发展。大学内部学术管理的有效运作需要两个理念平台:一是凸显“学术权力”在学术管理中的主角地位;二是学术自由应是学术管理的基本理念。当然,学术管理中不能忽略行政权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学术自由无论是作为一种制度还是一种理念,都应有其“适用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分析了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不同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并对如何提升领导者影响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preservice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heir preparation to use social justice teaching in rural schools, how they implemented the concept in their classrooms,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d.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ven though coursework may have prepared the participants to integrate social justi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to teaching, participants faced significant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at constrained their efforts to integrate culturally relevant practices in their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