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160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91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姚德权 《编辑学报》2005,17(6):437-439
科技学术期刊主编的人本管理才能对提升期刊学术品质与效益重要性日益凸现.鉴此,主编应富有创新精神,善于引领编辑人员实现创新意图;强化稿件鉴审能力,善于引领科研人员把握科学研究方向;擅长管理艺术,善于凝聚人心达到共同发展目标;长于领导才能,善于扬人所长构筑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62.
罪刑法定已经成为我国刑法的法定基本原则,其蕴涵着法律适用的稳定性和平等性。“严打”作为我国的重要刑事政策,对维护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治安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法理学角度看,“严打”与罪刑法定精神相背离。  相似文献   
63.
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内涵来看,我国存在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有利因素。因此,构建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应从以下着手:1.以立法方式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2.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刑事和解程序的规定;3.创造配套措施完备的司法环境;4.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64.
死刑复核权的回收,对于保障人权、提高刑事司法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死刑复核权的回收仅仅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通过加大复核人员的工作责任、提高复核程序的透明度、举行复核听证、实行复核程序律师强制参与制、充分听取辩护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案件及重大分歧案件再复核制等措施,完善死刑复核权回收后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65.
我国竞技体育正逐步走上市场化、商业化道路。体育法制的滞后,导致近年来竞技体育犯罪呈多样化、复杂化的上升趋势。因此有必要研究体育与法律,研究现行刑法在竞技体育中的适用,研究竞技体育中创新刑法规制,力求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机制对竞技体育犯罪加以调控,对竞技体育市场加以规范,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6.
僧侣是清代一个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群体。有清一代,僧侣最多时有近百万。百万之众的僧侣也像其它群体一样,鱼龙混杂,内部自然分为草根和精英两大阶层。嘉庆《刑科题本》中的涉案僧侣绝大部分是草根僧侣,透过他们的供词,今人可以了解到这些草根僧侣在清代的基本生活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当时人对其的普遍态度。  相似文献   
67.
张娅 《职大学报》2015,(1):84-89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客体应为公民个人的信息权以及国家对公民身份的管理秩序,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观要件为故意。司法实践中侦查取证困难、起诉主体不明确造成了该罪认定中的困难。应明确相关主体的行为规则以及该罪的具体界定标准,并完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8.
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是确定犯罪实行行为已经开始的标志,是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形态的唯一判断方法。因此,对着手的认定是犯罪实行行为的核心问题。传统德日刑法理论关于着手的认定主要有主观说、客观说和折中说,但是都具有种种缺陷,导致无法科学地认定着手。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对于着手含义的理解是正确的,既是主客观相统一,又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相似文献   
69.
目前刑事证人出庭率较低。根据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近几年在不同法院对刑事证人出庭问题的调研和考察情况,可知当前刑事审判实践中该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需要对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对证人出庭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逐步形成体系化的传闻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70.
刑事诉讼立法保护亲密的配偶关系,和追诉犯罪一样,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一些国家和地区注重保护实质性的配偶关系、落实保护机制、有取舍地予以保护。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能全面地保护配偶关系;配偶可能从对方犯罪的潜在证人转变为包庇、窝藏罪的被追诉人,从而难以发挥对配偶关系的刑事诉讼立法保护;此外,配偶的拒绝出庭作证特权有被架空的倾向。不妨将配偶的拒绝出庭作证特权改为配偶拒绝当面作证特权,在此基础上扩大有权拒绝当面作证的主体范围;并且赋予配偶免于强制搜查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