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8篇
教育   7176篇
科学研究   577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36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3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665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706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19世纪末,卢梭的《民约论》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深刻影响,卢梭也成为中国近代文学中引人瞩目的“卡里斯马”形象。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近代文学中的卢梭形象具有工具化、神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2.
文学思潮特性的研究和文学、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社会思潮、文学思潮存在状态等有着内在的紧密关系,厘清了文学思潮和上述诸要素之间以及诸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客观地提炼、归纳、把握文学思潮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3.
新时期文学的流浪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流浪学”的出现与现代人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1980年代中国大陆,人类潜在的流浪情结逐渐被唤起。作家开始关注流浪怀着希望和惆怅的路上状态,追逐他们精神演变踪迹,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生命形态。知青群体的城乡徘徊、青春流浪的都市表达和为寻找精神家园的化流浪构成了新时期学中的三种流浪类型,共同表达了被释放的人性状态。  相似文献   
174.
新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序进入新的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应该具备将现当代文学打通的整体意识,将它们贯穿起来研究;其次,应该侧重宏观的、新视野的研究,取代以往所偏重的微观作品研究;第三,加强美学方面的研究,淡化传统的文化和还原式研究.  相似文献   
175.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6.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学艺术亦可发挥其美育功能.笔者从历史典故、诗词、音乐戏剧、书画艺术、遗型艺术等方面论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的渗透;主张在讲述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理解它们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77.
晁迥好文守道,又有着清醒而严格的社会角色意识,是宋代中前期士大夫的一个典型;他的著述,开始以儒家概念术语会同佛道理论,成为以理学为主导的宋学先驱。  相似文献   
178.
通过对沈从文参与《战国策》编辑工作前后情况的考证,探讨沈从文与战国策派的关系。揭示他与战国策派思想上的一些共同点;并通过对沈从文参与编辑《战国策》的动机的考察,展示他40年代初试图通过“文学运动的重造”使自由主义文学居于文学发展主导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9.
李纲以屈原为榜样,创作了大量骚体作品来倾诉亡国之痛、思乡之情;揭露黑暗、针砭时弊,表现出了李纲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李纲创作出了大量饱含深情的壮美诗篇,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0.
运用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武当山口头文学中白莲教起义的流传轨迹,从对比分析中,了解其传承、开发情况,进而提出抢救与保护武当山民间口头文学的紧迫感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