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31.
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徐志摩的诗是中国新诗由粗劣的语言到艺术的语言的转折性标志。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在当时就具有形式美建构上的现代性意义。徐志摩对新诗发展理论的探索、对新格律诗创作的尝试以及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徐志摩的诗创作是对"五四"新诗和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发展,并使之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2.
明清章回小说的表达方式与文言叙事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章回小说的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文言叙事传统的洗礼,仅仅着眼于口头叙事传统,难以圆满地把握这一研究对象.尤其是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有意赋予文本以不确定含义和将诗心与写实融合方面,明清章回小说中的几部经典作品卓有建树,体现了鲜明的文人小说风范.这一类文人小说,是不能以研究通俗文学的方式来解读的.  相似文献   
133.
印度佛教典籍所用文体,对中印两国皆影响颇巨.印度佛教采用说唱方式弘法、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从而决定了初期佛教典籍的结构形态和文体特点,即韵、散混合体;传统所言之"九分教"、"十二分教"中,真正属于文体的只有修多罗、祗夜和伽陀;对于这三种文体的理解,历来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之处;由上述三种基本文体加以组合,遂形成了印度佛教典籍的五种文体.  相似文献   
134.
在新诗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中,文化与文体构成了两个重要话题,前者涉及文学的"外部规律",后者涉及文学的"内部规律";前者属于"他律",后者属于"自律"。以前者为主导就面对强调社会功能时代体验的文学史;以后者为主导就面对着重诗歌本体艺术传承的文学史。回顾新诗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近百年来前者亦即文化因素要比后者亦即文体因素更有影响力,而且总是前者制约了后者的演化道路。正是由于文化观念制约了文体观念的自然演化,才会构成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困境。  相似文献   
135.
近年来,"底层写作"特别是其典型代表"打工诗歌"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是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具有研究价值。文本试图对当下批评界对"底层写作"特别是"打工诗歌"的研究作一个综述与评介,总结"打工诗歌"研究现状及"打工诗歌"的创作特征,确认"打工诗歌"在当代文学中所处的文学地位与彰显出来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6.
中国现代白话诗有过偏于言志的现实派、偏于哲理探索的小诗派、偏于主观抒情的浪漫派等,各有贡献和偏颇。诗之本真还应当是以抒情为主。应该是一种"内敛式"的,并能引人思索的抒情而绝非一望无余式的渲泄。  相似文献   
137.
黄庭坚五言古体诗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汉魏晋宋以及初盛唐时期的五言古体诗,二是中唐至北宋中期的五言古体诗。黄庭坚的五言古体诗,形式体制上变化多样,这体现了他出奇以制胜、因难以见巧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8.
宋初"白体"诗人普遍拙于用典,显示出"才贫学馁"局促。作为北宋文化复兴历程中的第一代诗人,王禹偁诗歌在使事用典方面显得丰富深广得多,体现了学养上的进步。但王禹偁用典总体显得单调,意蕴也并不深厚,未出"白体"范围。王禹偁贬谪后用典情况优于前期,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9.
在20世纪初期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三种流派的新诗:自由诗派以创造完全解放的新诗体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格律诗派总结新诗运动的经验,对白话诗进行了反思与重构;象征主义诗人作为一支崛起的“异军”,为中国新诗开刨了新的诗风。“三大流派”诗人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20世纪初期中国新诗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0.
词学前辈唐圭璋先生,筚路蓝缕,用毕生精力编成<全宋词>,厥功甚伟.近年来朱德才等先生对此书进行增订注释,出版了<增订注释全宋词>①,使之更趋完善.拜读之余,发现尚有微瑕,现举例订补,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