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从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来看,"五四"新诗最大的变化在于用白话作诗和"作诗如作文",这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一次有组织的反叛。那么,这种反叛给作者、给读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与传统的诗歌观念相比,这种"自由化"的新诗对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转换呢?文章抓住新诗"自由化"的基本特点,尝试着阐述新诗是怎样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模式的。  相似文献   
242.
回归20世纪中国新诗建设初期的诗论,新月派提出的“三美”特别是“音乐美”被视为诗美之核心。徐志摩等人则十分强调音节对于诗歌美的重要意义,认为“音乐美”形成的关键正在于“音节”,并对“音节”内涵作出了创造性的拓展与发现。  相似文献   
243.
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作为一种歌诗体的音乐文学样式,在当时各种新式学堂中相当普及和流行。学堂乐歌的广泛传唱,极大地加速了中国近代新型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学堂乐歌的大量传播直接参与了早期白话新诗语言的形式变革,为早期白话新诗的大众化奠定了一系列坚实基础。二者构成了一种实质意义上的同构关系,学堂乐歌在新诗发生期当属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44.
诗歌由于分行摆布而形成了独特的外观样式。作为现代诗歌最基本的形式单位,诗歌的行既是诗歌诉诸听觉的时间单位,也是诉诸视觉的空间单位与诉诸心灵的意义单位。现代诗歌“留空”、“提行”与“分节”的技法运用,应该基于对诗歌行列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45.
体式的形成有赖于体貌演变所创造的艺术质素与方法的长期积累、准备与整合,体貌的形成则有赖于体式作为其内容表达、艺术拓展和个性张扬的载体。体式体貌的这种互动互促,构成了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艺术动力。  相似文献   
246.
从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来看,"五四"新诗最大的变化在于用白话作诗和"作诗如作文",这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一次有组织的反叛。那么,这种反叛给作者、给读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与传统的诗歌观念相比,这种"自由化"的新诗对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转换呢?文章抓住新诗"自由化"的基本特点,尝试着阐述新诗是怎样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模式的。  相似文献   
247.
在格律诗的平仄句式中存在"音""结""连"三种结构单位,它们不同的特性与作用形成了它们在平仄句式中不同的分布链接规则,据此便可以推导出各种格律诗整首诗的平仄格式使用。文章对平仄句式的这三种单位的特性和由此形成的整首诗平仄格式推导规则以及具体推导过程作了分析阐释和演示。  相似文献   
248.
“70后”代表诗人刘春同时还是一位待评家,近些年他逐渐展现出一个诗人对当代新诗史的个人化叙述。这种个人化首先体现为他在叙述新诗史时力图使历史“场景化”,试图使人“回到”历史场景之中理解当代诗歌;其次是他始终坚持诗的抒情品性,以个人的感受谈论当代诗坛的“人与诗”、“词与物”,使当代诗歌批评具有一种“原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249.
论文从“汉诗榜行动”的程序及实施过程出发,指出真诚,先锋,民间,是汉诗榜对诗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真本身就是美。真即存在,存在无一没有其形式,没有形式的事物是无法存在的。真,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而主客观的统一,往往是大诗人必备的条件之一。真≠好。但,好,要从真做起。在真实与诗意之间、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平淡中的不平凡,永远是诗之至境。  相似文献   
250.
好诗标准ABC     
好诗的标准大致有三。诗内两条:永恒的主题,卓越的语言表达。诗外一条:诗人高尚的人格风范。诗有社会主题、自然主题和人生主题。诗在关注社会时,应该是人类良知和社会正义的化身。诗在关注自然和人生时,表现的应是人诗意地栖居的感悟,是人立天地间的理趣、志趣和情趣。诗的语言应是借重意象和具有乐感的,不乏创意的。与西方的“文本主义”的孤立的文本研究的观点迥异,中国诗论一直强调作品与作者及其时代的联系,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