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10104篇
科学研究   673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864篇
综合类   69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97篇
  2025年   1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781篇
  2013年   999篇
  2012年   989篇
  2011年   1024篇
  2010年   736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885篇
  2006年   870篇
  2005年   702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实践,从高等代数课程分层教学的依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I consider the adult focus of current mainstream gender theory. I relate this to how the concept of the heterosexual matrix originates in a social contract which excludes children from civil society. I argue that this exclusion is problematic both for theoretical reason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themselves. I start by discussing the nature of the heterosexual matrix and its foundations. I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for participation which arise from being named as a child, how that affects children's attempts to claim participation in civil society, and how this is related to children's naming of themselves as gendered. I then briefly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that, because of their exclusion, children might also be considered to be exempt from the heterosexual matrix. However, I argue, there is 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 children are actively sexual beings who also work hard to claim inclusion in local practices of heterosexuality. I end by suggesting that there are three key reasons for this: that the discourses of normative sexuality provide children with a language to express sexual feelings; that self-insertion in the heterosexual matrix is a way for children to claim rights to participation; and that taking up heterosexual formations is a means whereby children can experience the power of naming themselves as part of the social world.  相似文献   
73.
中国的近代化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中西文化的分辨成为近代中国的文化难题。熊十力的学说正是以“返本开新”为指归,试图从传统儒家精神中开出现代的科学、民主思想。“体用不二”是其推衍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74.
中学数学建模与最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如何求解中学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将中学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分成若干个子类进行讨论,如利用一元单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值域、方程、不等式等。  相似文献   
75.
以诗评诗是《诗经》评点中的常用手法,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以后世具体诗篇或诗句来阐发《诗经》中的诗篇或诗句,从而直观地揭示诗旨、品味意境、指出创作手法、并说明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试以所见明末诸家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之处作一粗略统计与论述,初步揭示《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76.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写作水平较低、提高速度缓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英语总体水平的提高,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成了大学英语教师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根据《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特点,对大学英语课堂如何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联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7.
张爱玲是一位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但对其翻译行为的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张爱玲的翻译行为,从而发现: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以及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译有所为”。  相似文献   
78.
不同噪音强度对幼儿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巴克和赖特的生态心理学视角,以某幼儿园中班幼儿为观察对象,采用录像的方法.对处在噪音环境中的幼儿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噪音对幼儿选择活动区域、活动组织形式、活动参与状况、材料使用状况、合作性行为、言语行为以及与他人关系等方面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9.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外来务工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影响其子女成长及民办学校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教师收入待遇较低等诸多问题,应科学安排经费,统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积极整合资源以促进各类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城市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所在城市的一员。  相似文献   
80.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社会支持、自尊及二者关系,为更好地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尊量表(SES)对4~6年级402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自尊得分高于非流动儿童,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对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流动儿童更多关注和支持,并注重其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