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721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6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公民角色认知: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的缺失与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工公民角色认知及政治参与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权利意识不清晰、自主意识的缺失、参与意识的淡漠,而农民工公民角色认知及政治参与意识缺失的制约因素诸多,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的难度及主观上参与动力不足方面,必须从多种途径探索推进农民工公民角色认知、强化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2.
《红楼梦》是中华文学史上一颗瑰丽的珍宝,曹雪芹用如椽巨笔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灵动的女子形象,王熙风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文试图从多方面论述王熙凤这一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市民色彩,说明她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与正统封建卫道士所不同的另一类人物,这个人物形象,反映出作者曹雪芹敏锐的时代意识,从而揭示这一形象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23.
公民意识关涉到公民能否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履行自己的义务,自觉参与共同体的构建。大学作为公民教育的主阵地,应该通过培育学生"敬重的心理,合作的精神以及追寻至善的信念",从而塑造良好的公民意识,应对公民意识的危机,以实现公民与政治共同体的协和。  相似文献   
124.
公共精神是公民的基本素质。公共精神体现在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具备公共理性等方面。培养公共精神是公民教育的主旨。大学应该创造条件使大学生在公共话题的言说和公共事务的参与中培养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25.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该案情节跌宕、线索复杂,案件审理层层升级,直至惊动了晚清最高当权者慈禧太后。作为中国较早具有近代新闻媒体特征的《申报》一直对该案给予高度关注,作了长达三年的追踪报道。《申报》在报道该案的过程中,不断揭出案情的可疑之处,并抨击传统司法审理制度的弊端和官吏的昏聩无能,发挥了很好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杨乃武案”的最终平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王璐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3):1-5,10
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是历届英国政府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福利国家造成了公共开支的负担,形成了依赖文化心理,而新自由主义在自由平等条件下的个人自救使个人价值超越了个体赖以生存的社会价值观与规范,从而造成了新的不平等和社会结构的不稳定。英国新工党试图以积极的福利社会、社群主义和社会资本理论为指导,平衡公民的权利与对社会发展责任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7.
在自由主义传统中,公民资格意味着一系列的权利以及对权利的获得和占有,在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上,强调个体性对于共同体之先在性,主张个体不应受共同体过多的限制,公民资格意味着一种法律地位以及法律上对权利的消极保护,公民特征体现为消极公民和消极自由。古典自由主义的这种公民资格观念尽管在学理上承诺了自由和平等,然而却无法在实践上兑现,不可避免地造成原子式的个人以及对共同体价值的忽视。  相似文献   
128.
当代中国的通俗化流行是显而易见的事实,通俗化满足了大众对不同层面的化需求,同时,通俗化对社会的主流化有巨大的消解作用。本从政治经济学、哲学、新闻学的角度对大众化现象进行了多方位透视,提出了正确对待通俗化现象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9.
社会的变革呼吁新公民的产生。各种公民教育的主张也层出不穷,就其基本哲学立场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个人权利向度的公民教育与公共责任向度的公民教育这样两种类型.前者重在培养权利公民.而后者要培养的是责任公民。虽然权利与责任是辩证统一的.但是当前的基本现实是,出于一种矫枉过正的冲动,权利向度的公民教育在我国学界得到了极大地认可和张扬.而公共责任向度的公民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这种理论导向的偏颇必然带来公民教育实践的种种弊端.导致一种无道德的公民教育。文章将从分析责任公民的概念着手,阐述公民教育为何要培养责任公民.如何培养责任公民等问题.以期对公民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0.
新闻传播活动中,消息来源、受众、传媒组织对记者的角色期待与记者角色规范之间保持着大体一致的关系,这是四方长期互动形成的协商结果,也是新闻传播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础。然而社会实践中来自不同主体的带有特定意愿的角色期待与记者的角色规范发生抵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造成记者角色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