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721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6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杜亚泉国民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征:国民教育为社会改革的根本;国民教育重在改造国民性,陶铸理想国民;国民教育应倡导教育普及和教育体制改革.杜氏国民教育思想深刻而丰富,对当前国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2.
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发展面临着中与洋、史与今、术与学、内与外等诸种矛盾,特别是面对着规模扩张和人才出口拥塞的挑战。应对挑战,必须做到两个创新,一是思维创新,解读新闻教育的生态环境,寻找科学发展之路;二是模式创新,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去创建既遵循教育规律又符合新闻发展实际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3.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以农民工和城郊失地农民为主体的城市新市民数量增长迅速,需要采取系统的现代市民教育措施,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使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64.
传播学即是“求通”的学问。“去塞求通”是近代先贤们的思想结晶。中国远古就有求谏纳谤的传统,然后来言行一致地追随效仿者却寥寥无几。五千年历史和文化既有民族引以为豪的伟大辉煌,又有需涤荡更新的深厚积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去塞求通”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传播史上最深刻的“去塞求通”的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65.
新闻传播学科通才与专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既要有广阔的知识基础,也要集中地学好一门知识,做某个领域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为此,对这个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读书活动”,以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将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培养成广博视野与专精知识兼备的人才,为其将来的实践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6.
十大七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蕴涵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7.
"厄洛斯(eros)"是古典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主题与内核.爱欲意味着人对美善本身以及与此内在相关的灵魂不朽的执着追求.不过,人的生命不是神的生命,它是可朽的,人若想实现不朽,就必须通过教育,与他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正是出于这种对美善的爱,苏格拉底把教化优秀青年,使其卓越,看作是自己的神圣使命,而他自己也在这样的教化中实现了自己的灵魂不朽.  相似文献   
168.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一重任的完成,必须倚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这四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9.
张新 《培训与研究》2010,27(4):37-40
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分别在1880年和1898年发表了同为《劝学篇》的著作。两部论著同样以开启民智、劝学兴国为目的,但是,由于两者的经历、所处社会地位等不同,导致了两本著作存在许多差异。本文主要从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对"理想国民"的不同描绘,分析两者不同的国民观,试图找出决定这种异同的根本性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0.
公民教育对于我国来说属于非本源性事物,其发展始终受到外源性因素的影响。考察中国公民教育之流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观念对于中国公民教育变革之深刻影响。这些观念大致可以概括为个人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国家本位的公民教育观—多元化的公民教育观三个阶段。从观念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公民教育,可为我国当前建设中的公民社会提供理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