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文化是可融的,又是相互独立的。当一种文化传播至另一地域时,它都要经历一个碰撞冲突、融合接受的过程。文章结合《列子》一书,总结了佛教在中原地区初期传播时的四方面特征:传播地域的层递性,对本土文化的依附性,传播手段的俗易性,传播内容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112.
本文概述了北宋刻本《崇宁藏》的刻印经过、本馆收藏《崇宁藏》零本"佛藏经"的基本特征,该藏的流传过程以及该藏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及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13.
玄奘的两名弟子慧立、彦忄宗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写实的传记,记录玄奘遗嘱:“造素像十俱胝。”这一千万个“素像”只能是着墨捺印于纸面者,它印证了唐人冯贽所记“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的说法。这种功德行为已经包含了文化传播之内容,启迪僧、俗制造佛经复本以为功德的思路,印刷佛经呼之欲出了,玄奘是印刷术车轮的发轫者  相似文献   
114.
中西宗教对神的性质的认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西方的神具有真正的形而上性质,而中国的神则始终没有脱离自然的属性。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以《祖堂集》、《古尊宿语录》等文献为依托,考查了唐五代时期马祖道一禅系的弥勒信仰。文章认为,马祖门下僧侣相当普遍地涉及弥勒信仰,表明弥勒信仰在唐五代禅宗中有一定地位;马祖一系对待弥勒的观念,直承道信、惠能和净众保唐禅派而来,但又有了崇奉他力念佛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6.
由于洪州禅的影响,唐代皎然等大历江南诗人的诗风与王孟诗派渐行渐远,他们注重作者的主观感受,形成“万象由心出”的风格,体现了向元和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7.
目前学术界对太原多福寺壁画艺术风格的研究尚未定论。学者柴泽俊先生曾撰文指出,多福寺大雄宝殿壁画是以明间为中轴线,东西两壁壁画是由两组画师竞争献艺共同完成。为进一步研究和界定多福寺壁画绘画及其风格倾向提供了借鉴和研究思路,然此观点仅为直观推论,尚缺乏实证。现以此观点为研究出发点,依据文献记载,从壁画现状、结构布局、题材内容、绘画风格、粉本和图像特征角度进行详实论证,证明东西两壁壁画确有差异,应是两组画师共同完成的,且西壁画师更技高一筹。  相似文献   
118.
隋唐时期,弥陀净土信仰以其简单的修行方法(易行道)、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他力)死后升西方净土为号召力,博得了许多信徒。佛教其他各宗派纷纷吸收弥陀净土信仰,以求发展,天台宗也不例外。但天台宗在继承慧远“念佛三昧”的基础上,从天台的立场出发,把弥陀净土信仰定格在天台“止观双修”的“观”的范畴,只作为禅观的一部分内容。试以智频《净土十疑论》、飞锡的《念佛三昧宝王论》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