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6103篇
科学研究   33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64篇
综合类   30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572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es the conversations of two preschool teachers with two‐ and three‐year‐old children during small‐group activity settings in two high‐quality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s. Using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videotaping of small‐group activities, the conversations a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 kind and function of language, the usage of cognitive demands and the reciprocal nature of these conversation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eachers use declarative statements primarily to manage instruction and encourage language development. While teachers control most conversations, teacher–child reciprocity is evident and more genuine in authentic, teacher‐guided activities. In both classrooms, the language during small‐group activities is characterized as having low cognitive demands.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 need to be more cognizant of their language, including its purpose and opportunities to facilitate cognitively challenging conversations with young children. Recommendations for practice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952.
采用EFT(镶嵌图形测验)和《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探讨医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共情能力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场独立性、共情自我识别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中医心理专业学生的反向理解、负向应对高于医大学生,大三学生的他人情绪识别、一致性理解及总的共情能力高于大二学生;场独立者的他人情绪识别、一致性理解和正向应对及总的共情能力显著高于场依存者;认知方式与共情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认知方式对共情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53.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固定表达格式,"不A不B"格式是其中的一种。从"不A不B"格式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句法功能、语用价值以及认知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展示其主要的研究成果,探讨"不A不B"格式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954.
文章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L&J认知语言理论与乔姆斯基语言理论在哲学上的矛盾与冲突。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研究比较注重形式,L&J的认知语言理论比较注重语义;在认识论上,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基础为“理性主义”;而L&J的认知语言理论则为“体验主义”。至于后者是否已经构成了对前者的一场革命,语言学界还尚未产生一个定论。  相似文献   
955.
府谷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分音词,这是北方官话或晋语方言构词的一种特殊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进一步了解府谷方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6.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英语便条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对象包括英语便条的情态和态度意义。对各类英语便条情态考察发现不同类型情态表达依据语旨关系及便条类型不同而各有不同取向。对各类英语便条从评价角度考察其态度意义,态度系统三个小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在多类便条中出现且常同时出现。但不同的类型便条的态度取向有所不同,从而达到各种交际目的,研究能够有效指导便条写作和教学。  相似文献   
957.
马克思异化理论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产生、完善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创立过程;它所揭示的异化概念的含义极具理论的包容性和深刻性;它以深厚的穿透力解析了异化得以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现实基础;它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是任何其他“理论”和“体系”所不能企及和替代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既具有连续的继承性,更具有本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58.
范畴化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基础,范畴化过程中既形成原型范畴又形成文化定势。因此人类对意义的认知与原型、定势都有关。原型被称为是一类事物中的“最佳样板”,是人类对意义认知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有助于我们对意义的认知范畴化。而文化定势是人类思想范畴化的一种复杂形式,它局限于特定社会中的人群,使他们对意义的认知在主观上产生固化。如果用认知的观点审慎地看待范畴,就会发现原型是人的思想表现的认知参照点。所以对不同语言社团的人来说,同一范畴中意义的认知可能会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959.
学生已有的知识是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应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下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资源。通过激活已有知识,发现已知与新知之间的包容关系、交叉关系、相邻关系、相斥关系等,整合与建构起知识间的意义联系,达到对新知意义的把握和理解,导致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同时实现课程资源的增值。  相似文献   
960.
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决定了企业在为高职院校提供某种教学和就业保障的同时,也要求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服务;顺应这种办学模式的需要,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承担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承担企业理论宣讲工作;指出了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应该着力把自己培养成既胜任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也擅长开展企业思想政治理论宣讲工作,还能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和案例,推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双师型”思政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