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3篇
教育   355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进步既非一种时间的未来的进步.亦非一种空间的进步,而是一种理念的指引和向导。作者通过分析社会进步和崇高目标及人类理念之间的紧密关系,进一步确认了人类崇高目标与人类价值,并且指出建构传统价值观是为了达到人类崇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12.
~~浅谈理想的运算@白景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相似文献   
213.
先进性始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兴亡的象征,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高等学校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在高校开展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坚持以党的思想建设创新引领教育理念的创新;以党的组织建设创新推动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党的作风建设创新带动领导班子建设的创新,党的基层组织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214.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是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是纯洁党的队伍、把好"入口"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在现有两级党校、分层培训格局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整合全院资源,构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联动机制,以实现全方位育人,取得高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15.
在国际共运史学科受到冷落的时代,研究者必须冲破狭隘的研究视野,拓展共运史的研究视野。"国际"的视角和方法就是在共运史研究中非常值得重新审视的一种视角和方法。对这一视角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和认识苏联问题,也可以为我们揭示以往国际共运史研究中存在的狭隘性问题。  相似文献   
216.
共产主义不是一个应然的理念世界,而是一项不断完成的世界历史性事业。而世界历史的产生和发展条件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世界历史的进程本质其实就是人的解放过程。人的解放不仅要扬弃私有制和分工,还要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普遍经验的个人。  相似文献   
217.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其进行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这些经典的理论,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218.
立足于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技术挑战,高校共青团要努力探索新媒体视野下团工作的新路径。本文认为高校在新媒体视野下开展工作的新路径主要有: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新工作平台;抵制网络"病毒",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以网络为依托,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加强团队建设,保持团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开辟网路阵地,开展网络主题活动;完善团务管理,打造特色品牌工作网站。  相似文献   
219.
就其本质特征、内涵以及实现步骤和手段而言,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所展望并描述的共产主义是一致的,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当代阐释.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对社会生产的基础作用以及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并借由“发展成果由人们共享的问题”将二者联接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理论的一大创新,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之决定力量及最终目的的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唯物主义人之观点的精妙阐释和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20.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programm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invites the question whether we are justified in doing so in cultures that may reject the programmes’ underlying principles. Are there indeed ethical principles and educational ideals that can be justified as applicable to all cultures? After a consideration of Zygmunt Bauman's postmodern rejection of the possibility of universal ethics, Ι cite and extend Harvey Siegel's defence of multiculturalism as a transcultural ethical ideal. I conclude the paper with a justification of the transcultural normative reach of moral principles that I have elsewhere defended as the ethics of integrity. The paper's significance lies in its just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founded in these principles across different cul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