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3210篇
科学研究   185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524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理解在整个翻译实践过程中占据首要位置。刘绍龙教授将翻译的理解过程分解为语音/字词识别、句法分析和语义表征以及在此三个层次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针对此翻译理解的交互作用模型,对各层次的补偿是与翻译理解环节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刘教授翻译理解交互作用模型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52.
近十年来,汉语字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存在广泛争议。通过具体考察汉语字母词的名称和定义、归属和性质、分类、形式来源、音读、入典和编纂、原因和历史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规范意见。  相似文献   
53.
身体话语作为一种言说方式,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沈从文笔下的身体话语呈现出多种形态,这些身体话语共同参与了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的建构,既有“五四”身体话语的启蒙性,又独具反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武当山导游词》为例,探索了英文导游词的创作,提出英文导游词创作应设计精彩的引入语,抓住游客的心;撰写翔实的实景描述,引导游客完成直观审美;进行深入的背景介绍,引导游客进入高层次文化审美。  相似文献   
55.
程俊英、蒋见元在《诗经注析》中认为诗经中有许多通假现象,但其中有一些字释作通假并不妥当。文章对其中部分不合理通假进行考证,并归纳出该书中四种通假注释错误:分别是异体字误作通假、古今字认作通假、滥用通假和本字借字相混。  相似文献   
56.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57.
河南方言中保留了不少北朝文献词语,文章通过北朝文献和河南方言材料对32个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互证,并考察了一些工具书的收录和释义,从而指出北朝词汇研究在方言词语探源和工具书编写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8.
《今昔物语集》的具格助词有四个"シテ""ニテ""ニシテ""ヲ以テ"。"シテ"前接具体名词,后续能动动词,表示工具。"ニテ"和"ニシテ"前接具体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表示工具或手段。"ヲ以テ"前接具体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或使役动词,表示工具、手段、材料,用例最多且语义最为广泛。通过与汉语原典的比较发现,《今昔物语集》的具格助词用例所对应的汉语原典大都使用介词"以"字,由此可知《今昔物语集》具格助词的使用深受汉语原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韩愈的<琴操十首>是我国历代琴操诗的扛鼎之作.它借古鏊今,笞挞现实社会中的佞人专权,表达诗人憧憬圣贤的诉求;它巧妙地化用本事抒怀,展现了诗人的忠君意识、遗弃意识、反省意识和自赎意识相互交织的独特心灵世界;它奇辞与奥旨同辉,生命与意象叠印,以无我凸显自我,从而做到了古今贯通,物我无间,使音乐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音乐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0.
《文心雕龙.通变》篇中关于"九代"的论说,各家的观点各不相同。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为中心,从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和《通变》篇的主旨出发,对几个有争议的朝代(楚、汉、刘宋)的文学特点分别进行论述。无论从题材亦或手法,秦汉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刘宋文学则多不符合刘勰的"宗经六义"的特点。通过较为详细的论说,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的"九代"为黄、唐、虞、夏、商、周、楚汉、魏、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