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3787篇
科学研究   714篇
体育   308篇
综合类   35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学生运动猝死案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竞赛的开展。通过对学生运动猝死的成因及后期事件的处理分析,从健全体育法制法规、加强监测检查、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培养、运动猝死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学校体育改革等6方面进行对策和建议性探讨,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减少学生运动猝死事件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校安全学习,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保障学生毕业后具备工作岗位所需安全素质的主要途径。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文章就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及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安全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在分析一般C语言课程学生评价因素的基础上,引入综合评判机制,根据课程对后续课程的作用及后续课程教师参与课程因素权重的分配,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任课教师也包含了学生相互评价,常设考场的设立增加了过程评价,对学生最终课程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994.
活动性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组织各种兴趣活动、教学活动以及德育活动等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教育教学中以活动作为载体来提升学生的管理工作。下面本文将以各种活动性教育为例来展开探讨,并分析它对学生德育、智育以及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综合实训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但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而且也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其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同时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数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算法在各类系统综合评价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能够揭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具有代表性的通识课程的教育特色——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课程安排频次的高频率、课程课题设置种类的丰富性、授课方法的标准化模式。美国综合性大学通识课程对我国有诸多启示:即课程目标做到不拘一格、增加通识课程的授课频次、丰富和拓展通识课程的授课门类、探究标准化的通识课程授课方法、加强对通识课程授课效果的监督与评价。  相似文献   
998.
普通高校本科教育评价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和依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法、OWA法进行耦合,建立了教育评价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较好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99.
Very few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s now include ‘Comprehensive’ in their titles, and political enthusiasm for comprehensive schools is hard to detect. According to David Skelton of Policy Exchange, politicians, like anthropologists, have often ‘investigated them, read thoroughly about them and even visited them, but they don’t really understand them’. Drawing on a variety of source material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arly comprehensive schools movement, the period of intensive circulars and legislation in the 1960s and 1970s and the subsequent waning of interest in comprehensive schools as a policy topic. At the heart of the discussion is a focus on politics and politicians at both the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with close reference to some key personalities of the post-war period. It is argued that the story of comprehensive schooling in England needs more balance and that we should look to the present generation of politicians and historians to provide this.  相似文献   
100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attitudes of the colonial and metropolitan governments towards the promotion of English‐language education on Hong Kong Island between 1842 and 1860. The study, which draws on a range of unpublished primary sources, was conducted in response to Whitehead’s recent call for detailed case studies of colonial education polic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Hong Kong, a centrally important aspect of education in the Empire, and one that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surprisingly little archival research: British policies toward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article begins by analysing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forces that influenced the study and use of English in Hong Kong during the 1840s and 1850s, and then moves on to examine language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colony’s mission school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 School, the first Western school to be established on the Island after the British occupation. The final section analyses the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government vernacular schools in the early 185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