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篇
  免费   5篇
教育   937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5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大众文学作为文学这一大系统中的亚系统,自有其价值所在,并自成系统.与世俗化的历史积淀和整个时代的审美取向相一致,使其在审美上主要表现为人物扁平化、叙事程式化、审美情趣化.  相似文献   
212.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中国现代话剧无疑也要体现一种人道主义情怀。然而,从五四时期开始,经“左翼”、抗战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现代话剧一直生存于一个泛政治化的战争环境中,战争把人当作重要的战争资源而着重强调其手段的性质,这就与主张“人是目的”的人道主义思想之间产生了裂隙,结果,人道主义话语被政治革命话语所压制和遮蔽。  相似文献   
2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张爱玲在承接中国市民文学传统上,进行了个性化的创造与转化,把创作深入到市井人生的里面,以普通市民的日常琐事、生死情爱为题材,谱写了一曲现代都市传奇,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市民叙事话语,使市井文学的品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了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214.
非典叙事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中重要而独特的文学存在。作为非常时期非常文学的一分子,它具有独特的文学史地位和美学意义。就非典小说而言,它的主要情节模式是“改变”,也就是说非典小说着力于表达非典事件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但是在现代传媒语境中,非典叙事显示出了它的局限。  相似文献   
215.
《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亮剑》三部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是对红色经典的再叙述,在表层的战争风云,英雄成长、革命历程叙事的深层,还十分引人注目地隐藏着一对关系:传统农业文明与战争文明结合产生的20世纪中国的主流文化与五四现代文明经由新民主主义实践结合产生的另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其表现方式为工农出身的革命者与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探讨其关系的特点及实质,从而论述三篇小说的深层创作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16.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其怪异、恐怖的情节描写了一个没落贵族女性的爱情悲剧,借此揭示美国南方在南北战争之后的社会大变革中所经历的巨变。作者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成功地展现了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17.
文章通过对《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网络版在2004-2008年度之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和“重阳节”当天报道的内容分析,讨论不同类型的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特点与问题,肯定了传媒在此议题报道上的探索与成绩。指出由于缺乏年龄分层的敏感以及社会性别视角,涉老新闻的数量、版面编排、专版议题等方面均显薄弱,报道对象分性别选择不够均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媒促进老龄化议题、涉老新闻有效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18.
晚清士林之翘楚刘鹗承传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中,作者以高度自觉的创新意识与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在首揭"清官"之恶的主题展示与叙事模式、心理摹写及状物拟人等艺术表现方面都给人以"陌生化"的全新审美感受,其成就与贡献都是空前的。就此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继承优良传统、提升自身价值、促进社会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19.
《一九四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本。它以温故历史的方式,对被宏大叙事遮蔽的灾难及灾难记忆进行了呈现,对我们文化中盛行的虚伪的道德主义论调提出了质疑,对灾难事件中国家权力的缺席进行了批判。但这些以历史名义进行的思考,与其说是真正历史学的,不如说是意识形态的。它通过种种复杂而隐蔽的话语机制,既巩固、强化了今日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展开了批判。  相似文献   
220.
新世纪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走出了九十年代的低迷衰微期,呈现出新的繁荣。但仔细研读这些作品,笔者发现新世纪乡土文学对农村的书写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两极悖反现象。即作家对农村的认识存在着两种比较偏执的情感倾向。一种是在力求原汁原味地反映乡土生活的旗号下陶醉于农村被夸大的落后性,农村成了一个苦难的炼狱,作家笔下的苦难叙述呈现出神秘化、奇观化的趋势。另一种是将农村的淳朴美好进行诗意的无限放大,农村俨然是一个纯净美好的人间乐园,作家的乡土叙述陶醉在一种虚假浪漫的温情之中。笔者认为作家与农村生活的悬浮、隔离以及作家对市场原则的顺应与趋附是造成两极悖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