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5669篇
科学研究   309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316篇
综合类   429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1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547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世纪是空间被抽象化的时代,其间萨尔瓦多·达利的艺术作品证明了走向形体的解体不仅局限于抽象画,还有叙述性和概念性的想法伴随着空间的概念。从20世纪初的毕加索到世纪末的数字革命,艺术家对空间的解构有了建设性的创新,这是20世纪艺术的特点,具有概括性折中主义阵列空间代表性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2.
自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以来,很多高校积极展开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认知不足,支持不够、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与不足。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从转变观念、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创业导师队伍、搭建平台等方面入手,探索一条艺术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3.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创新实践。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而审视当今我们的艺术创作,创新的力度必须加大。本文结合创作实际,针砭时痼,提出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艺术见解,拓宽当前艺术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社会艺术培训市场迅速发展,为全面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追求短期利润的不良行为下,存在着师资队伍构成混乱、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缺乏规范的社会艺术培训教师资格认定机制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参考现有的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并结合艺术培训的特殊性,从多方面提出了社会艺术培训师资规范化评定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5.
即将问世的邹光椿《红楼梦华》,系作者钻研《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数十年的结晶。作者对《红》情有独钟,痴读、痴讲(开讲座)、痴写痴评三十年。本书下篇集中评论《红》修辞艺术的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本书上篇《历年文论》,选题新颖独到,既能从修辞学视角中一般人较少关注的角度切入,又能抓住与修辞学密切相关的语体学、语言学、信息论、控制论等视角切入,多有发人所未发之处。  相似文献   
106.
宋初的社会文化氛围促成了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的形成,尤其是宋仁宗时期的儒学复兴、科举改革、台谏改革和庆历高昂的士气,影响了梅尧臣诗歌的文气厚重、现实批判精神和“论议争煌煌”特色的形成;北宋诗文革新中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群体指向在现实致用的诗歌功能论和健、老、淡的诗美理想上,对梅尧臣诗歌“老健古硬”的艺术个性形成的影响则更直接。  相似文献   
107.
孙爱玲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6):16-19,27
毛氏评点《三国演义》,提出奇绝人物说,强调了典型人物的塑造;总结人物描写经验,体现了对小说艺术的理解。毛氏的小说人物塑造理论,对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欧阳修《归田录》读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田录》是欧阳修的一本随笔,《归田录》非归田后所录,而是为官时所录。《归田录》反映了斥恶扬善的积极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9.
集前卫艺术精神、后现代文化意蕴与数码技术于一炉的互联网艺术家是当代艺术批判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将矛头指向有关艺术主体、艺术版权及艺术惯例的传统观念,通过引入随机因素、进行戏仿与克隆等方式创造反艺术,以自己特有方式推动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10.
以海阳大秧歌中的民俗武术活动“斗秧歌”仪式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等方法,从民俗学视角对“斗秧歌”的过程及民俗语境进行分析。认为:海阳大秧歌吸收了军事武术中的兵法谋略与民间武术技术动作,族群生存斗争与比武较技是“斗秧歌”吸收武术元素的重要动因,其逻辑形式表现为礼法约束下由“文斗”到“武斗”的递进,“文斗”体现兵法谋略智慧,武术是“武斗”的主要支撑力量。“斗秧歌”受到礼法约束,以强化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礼法并施思想。剖析其民俗语境发现,“斗秧歌”是族群生存抗争的仪式手段、护卫生存环境的民间演习、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舞台,也是地域武术传播的民俗载体。武术与“斗秧歌”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显示武术与民俗活动深厚的历史渊源及武术具有的多元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