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490篇
科学研究   10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6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利用在线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与光学特性观测资料,对广州地区进行研究,得到下列3个结论.1)能见度与气溶胶质量浓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当PM1大于60 μg/m3时,随PM1质量浓度降低,能见度变化不明显;当PM1小于60μg/m3时,随PM1质量浓度降低,能见度迅速升高.2)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当相对湿度在70%~80%范围内时,只有当PM1的质量浓度小于40μg/m3,能见度才能达到10km;而当相对湿度为80%~85%,PM1的质量浓度必须小于20μg/m3,能见度才达到10km.3)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f(RH)与相对湿度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式:f(RH)=0.6+0.133×(1-RH/100)-1.633,本地化的f(RH)与美国能见度观测网IMPROVE的湿度增长曲线在相对湿度为50%~80%之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8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及港城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及港口城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推动沿线国家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Google Earth和Landsat遥感数据及集装箱吞吐量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8个重要港口(不包括中国港口)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相对集中指数(RCI)进行改进(引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城市发展的表征参量),评估沿线港口及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状况。研究发现: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面积区域化特征明显,港口面积整体呈"西部大东部小"的区域分布格局;2)港口面积变化(0.01~4.93 km2)及面积变化比例(0.01~5.07倍)分布情况均存在区域分异特征,各区域(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港口面积变化差异较小,港口面积变化比例差异较大;3)港城关系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欧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强(2017年平均RCI约为2.98),亚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弱(2017年平均RCI约为1.51)。研究结果可为海外港口及港口城市腹地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3.
新功能理论方程[1]中处处涉及质点运动学中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的概念与计算,文中阐述了此三种运动的概念,并拓展了与其相关的运动学描述,绝对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相对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牵连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相似文献   
784.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relative difficulty and associated strategy use of arithmetic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story problems when presented in American Sign Language to primary level (K-3) deaf and hard-of-hearing stud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deaf and hard-of-hearing students may consider and respond to arithmetic story problems differently than their hearing peers, with the critical dimension in problem difficulty being based on the operation typically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not the story within the problem. The types of strategies used by the students supported the order of problem difficulty. The visual-spatial nature of the problem presentation appeared not to assist the deaf and hard-of-hearing students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Factors that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pattern of problem difficulty are discussed so that educators can better align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to the thinking of the deaf chi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