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44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教育   19779篇
科学研究   3673篇
各国文化   74篇
体育   1406篇
综合类   1397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172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741篇
  2019年   590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468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1647篇
  2013年   1975篇
  2012年   2256篇
  2011年   2176篇
  2010年   1653篇
  2009年   1597篇
  2008年   1731篇
  2007年   2003篇
  2006年   1807篇
  2005年   1581篇
  2004年   1293篇
  2003年   1168篇
  2002年   941篇
  2001年   759篇
  2000年   45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简单回顾了自控系统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现场总线及智能工程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两者结合对自控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2.
深入讨论了数学分析中“x→0”的数量形式,分析了无穷小方法、标准分析方法、非标准分析方法这三代数学分析理论的本质及之间的异同点,得出明确的结论:三百多年来无穷小悖论悬而未决,第二次数学危机名亡实存,是现有数学基础理论中所存在的“有穷-无穷”理论体系及相关的数量体系中的本质性缺陷使人们不具备认识数学中所有“x→0”的数量形式的能力,不具备解决第二次数学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3.
高校政治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案例选择环节、班级讨论环节和案例总结环节。同时,高校政治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要破解三个认识误区:第一,案例教学是万能的,理论教学可多可少;第二,案例教学模式是固定的,模式创新可有可无;第三,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可大可小。  相似文献   
164.
研究性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思想,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提高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讨论了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分析了研究性教学中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通信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实施条件等方面阐述了我们在探索通信基础理论课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5.
本文从图式理论的角度认识听力理解的本质、过程和影响因素,从而研究积极可行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6.
西南联大学生诗人袁可嘉提出“新诗现代化”、“新的综合传统”、“新诗戏剧化”的主张,同时学生诗人王佐良把诗友穆旦介绍给世界,他们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新诗创作实际,概括出自己的诗学理论,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的研究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主要是T.S.艾略特的“有机综合论”、“艺术转化论”等理论和W.H.奥登的机智、反讽等才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7.
音乐基础理论(简称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通往音乐之都的必由之路。在音乐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从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延长学生实践练习时间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高职院校乐理教学适应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8.
只有在克服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倾向、恢复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才能重新认识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视野中,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借用合力定律对处于史前史阶段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动说明。历史合力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的辩证法、唯物论和历史性的统一,对研究和阐发历史辩证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9.
Feminist philosophy of science has been criticized on several counts. On the one hand, it is claimed that it results in relativism of the worst sort since the political commitment to feminism is prima facie incompatible with scientific obje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when critics acknowledge that there may be some value in work that feminists have done, they comment that there is nothing particularly feminist about their accounts. I argue that both criticisms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work in feminist epistemology. I offer an examination of standpoint theory as an illustration. Harding and Wylie have suggested ways in which the objectivity question can be addressed. These two accounts together with a third approach, ‘model-based objectivity’, indicate there is a clear sense in which we can understand how a standpoint theory both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can provide a feminist epistemology.
Sharon CrasnowEmail:
  相似文献   
170.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he first two phases of a multiphase science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 in predominantly Māori kura (school communiti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North Island of Aotearoa New Zealand. The development project in its entirety employs an a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by so doing endeavors to support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delivery in accordance with school community aspirations. The full project (a) establish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Year 1–8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communities; (b) identifies developmental aspirations for stakeholders within the communities and identifies potential contributors and constraints to these aspirations; (c) implements mechanisms for achieving identified aspirations; and finally; (d)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mechanisms. In its focus on the first two phases,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he analytical lenses of Kaupapa Māori Theory and Bronfenbrenner’s bio-ecological model. It concludes by outlining some priorities to consid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outcomes of our preliminary discussions.
Brian Lewthwaite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