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907篇
科学研究   7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12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学术界目前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有所关注,但研究上却存在很多不足,如在问题领域、研究思路、作家作品范围上都很狭窄,理论资源、研究方法也很贫乏。导致这种状况有社会思潮、研究兴趣、问题难度和认识偏差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为了最终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时代难题,我们不应忽视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论析了河北50年文学的现代特征与河北50年文学的群落,总结了河北50年文学的六条经验教训,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有用资料与论证。  相似文献   
23.
青年是社会价值观念中最具有先导性的群体,大学生又是青年中最富有理性思维的群体。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已经发生了转变,体现出它整合的新特征。任何上层建筑都由它的经济基础决定。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转变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全球化、信息传递手段、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24.
魏晋时王、谢并称,而谢氏明显以文学见长。这一点,与谢氏的家族背景有极大的关系。开创者谢安携子侄宴集,讲论文义,是文学兴盛的重要原因。而玄理的辨析、“纵情丘壑”的家风,对谢氏家族在山水诗中独特的贡献,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5.
文化大革命中风靡一时的“样板戏”是寄托文革“乌托邦”文艺理想的一种特殊的文艺样式,是文革中被国家文化机构一手扶植起来的一批“样板”文艺作品。这批作品虽然出现在文革时期,但它与17年期间的现代戏剧改革运动有直接的联系,是“戏改”中产生的一批现代戏被修改加工而来的产物。“样板戏”与未被改编的现代戏相比仅仅是理念化、政治化的程度不同,其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属性的本质相同。  相似文献   
26.
追随永恒,追求学的经曲价值是曹轩的学理论与他的作品的最突出的特征,正是在这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了他与安徒生同在,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我们看到了它徒生童话与中国当代儿童学的精神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所具有的意义:安徒生童话所代表的学的古典品格依然有效,“追随永恒”指示了儿童学多辐向发展中充满魅力的一个辐向。  相似文献   
27.
《朱子读书法》是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阐述其读书理论的重要作品。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个方面。读书六法所阐述的教学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少经验与现代教育理论耦合,可以作为当代语文教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28.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乡土社会中就一直进行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新时期,乡村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传统乡土社会"转向"新乡土社会",新乡土社会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场域。因此,在新的境遇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结合新乡土社会的实际,契合新乡土社会的文化,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发挥农村精英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探究语言表面的同和内部的异、表面的异和内部的同,是我们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跨语言对比研究的目的之一。文章主要从副词性关联词语篇章衔接的语义与类别和衔接的特点与差异等方面,对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的篇章衔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篇章衔接功能的共同特点、规律及其差异,旨在揭示汉、英语语言的类型学特点。  相似文献   
30.
在元代的统治下,知识分子沦入了介于娼妓和乞丐的社会地位,他们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体系也随之崩溃瓦解。这个被历史和社会遗弃的特殊人群的孤独、凄凉、悲伤、愁苦在马致远的戏曲中有了充分的表现。其悲情意蕴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整个元代知识分子的,同具典型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