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85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3872篇 |
科学研究 | 71篇 |
各国文化 | 6篇 |
体育 | 23篇 |
综合类 | 213篇 |
文化理论 | 2篇 |
信息传播 | 2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249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390篇 |
2011年 | 400篇 |
2010年 | 308篇 |
2009年 | 278篇 |
2008年 | 283篇 |
2007年 | 315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280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200篇 |
2001年 | 157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陈元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5):53-56
唐宋转型理论是近年中国古代史学与诗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学术话语。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借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观,并整合传统诗学理论,经王水照等诸多学者推阐发扬,深化了唐宋诗歌转型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唐宋文学研究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52.
倪春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18(2):7-8
诗以有意境而自成高格,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是心灵之声,有意境则自有诗美诗,高度凝练才有韵律之美,诗品源于人品;诗道唯在妙悟。 相似文献
53.
漆子扬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94-97
晚唐词人韦庄以直抒胸臆的创作手法和表现视域的宽阔、题材的多样性,直接开启了宋代婉约词的先风。他的歌词再现了自己双重人格和双重情感特质,充溢着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壮志难酬的忧虑,历尽磨难渴望和平的理性向往,以及扬弃正统思想的等级观念之后,对下层民众深表同情的人主义情结。同时也反映了晚唐及时行乐消沉颓废的时代风尚在他思想和灵魂深处留下的点点痕迹。 相似文献
54.
赵山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2):59-66
词曲与新诗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胡适、陈独秀等人通过词曲价值的重新评估,为文学革命树立了样本;二是胡适、沈尹默、刘大白、刘半农等人的新诗创作,在体裁、语言乃至题材、意境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词曲,推动了自己的艺术创造,从新诗发展的历程来看,词典的影响因时因人而异,而且与民歌、外国诗歌的影响交替或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5.
周静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68-71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56.
晁成林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79-82
词于唐五代的初期发展中,一方面有意识地与诗体偏离而向着绮艳情的一格彰立。但同时道教文化的浸润又使词具有了洗静明练的特质。本文拟对浸渍词初期发展的道家文化作一下探讨并试图分析其滋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7.
马强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22-28
周庆云是清末民初时期的湖州商人,湖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培养了他的儒商气质。周庆云一生热心于乡邦文献的整理,整理刊刻了《南浔志》《浔溪文征》《浔溪诗征》《浔溪词征》等典籍。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学活动家,在民国前期的上海组织了众多的诗社、词社活动,推动了这一时期上海地区的诗词唱和。作为词人,他的词作寄寓了深深的故国之恋与忧愁之情。 相似文献
58.
论谢榛诗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学堂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92-97
谢榛诗模仿盛唐,得其格调而乏深情远韵;<四溟诗话>中有一些立论通达的条目,但落实为指导创作的理论则与诗歌的抒情特质相背;有些条目对诗歌规律和作家、作品分析确当,在明代诗话由创作技巧论向审美鉴赏论的转变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59.
60.
南唐有国的40年,是词体文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教坊乐人和豪门家妓共同造就了南唐雅音渐作的词乐环境;词曲之中变调与创调的增加,更拓展了和乐歌词的创作空间.以君臣欢会和朋僚宴集为主的创作环境,又促使南唐词人远离市井倡风;其以饱学之士而为抒情之作,遂使南唐词风渐趋雅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