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101篇
科学研究   7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23篇
综合类   179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在健美操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美育以及营良好的课堂气氛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在自学,自编,自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进取精神得到培养,从而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相似文献   
32.
“九天”说是扬雄以玄为本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扬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思想的形成在整体上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文必艰深”论则是扬雄重要的文学思想之一,自宋人苏轼对之作了严厉的批评之后,历代批评家大都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从扬雄思想的整体特征出发对之作认真的分析,更没有人把“九天”说与“文必艰深”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笔者认为扬雄“文必艰深”论本是建立在“九天”说的基础上,并与尚文的时代审美追求相一致,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并非一无是处,以往学者们对它的全面否定是不尽科学的。  相似文献   
33.
由于阅读文本具有模糊美,阅读过程充满模糊性,所以中小学阅读教学中必然存在模糊性,尊重它的存在并适当运用模糊性教学艺术,既有利于还原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有利于完善语文教学效率的评价体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力。因此,这是中小学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分析和提出了研究体育健身美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健身活动中美的例子,说明健身美各种表现形式,用体育审美新理论提出健身美美在何处的观点。  相似文献   
35.
长期以来评论界一直把小说《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定义成一个复仇恶魔,而对其孤独的挣扎和无助的抵抗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从现代悲剧理论来看,其悲剧性源于不可改变的社会现实和他个人坚强意志之间的冲突,其悲惨结局显示出了一种悲剧美。  相似文献   
36.
中国诗歌自格律化以来,已有千余年的发展史。在其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格律体式已成为其继续提升的桎梏。到新化运动,这种体式被彻底打破,而在新诗格律化建设中,无数次试验均收效甚微。从新诗史的角度考察,中国新诗的自由形式更合于新诗本身的品性,不定型就是其已有或应有形式。当然,这种形式上的自由并非“绝端的自由”,而是有着审美控制力的自由。对形式美的自觉追求,应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7.
文学翻译,重在艺术地再现原文的美和神韵。通过赏析翻译名家郭沫若和郑振铎的译作,可着力探寻翻译中的美学精神。文学翻译应着力把原语的美转化为译语的美,力求保持原作的神情韵味。  相似文献   
38.
先秦时期,南北化尚未融合,两种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北方以伦理型化为主,南方则带有浓厚的巫化色彩。与此相适应.对于女性美的观照,中原人和楚人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前标榜“以德为美”,后渲染“美在艳情“。这两种模式同构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最初框架。  相似文献   
39.
作为当今诗坛一个默默的耕耘者 ,钱志富的诗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其朴素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奇特、跨越多层视野的想像和对题材的精心把握、诗歌修辞的营造以及对现实和理想的深刻思索。诗人从充满诗意的生活经验中所获得的对生活的外在感受和内在要求是其诗歌生命长盛不衰的最大源泉  相似文献   
40.
本对大学生就业中的两大主体因素--高校与毕业生在示职择业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地位和作用分别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应用性的见解,力求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求职择业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