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3106篇
科学研究   300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190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蓉 《中国科技信息》2006,(15):172-173,176
针对网络技术给高校图书馆传统模式带来的冲击,文章从图书馆的服务、管理、藏书地位及馆员角色转变的几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进行客观理智的思考,并在新的层面上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2.
对青年学生的创新教育,一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三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3.
巴门尼德在哲学上首先提出“存在”一词,但我们对该词的理解却始终以物质性为基础,没能把握“存在本身”的意义。存在本身意味着开始概念思考,这是对宇宙论哲学的超越。在认识论上,巴门尼德提出理性是知识的来源。这是理性主义认识论的肇始,也是对其时代的超越。  相似文献   
84.
知识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理论上对创造力要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认识。在实践上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其创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以使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85.
浅谈数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数学教学应将知识传授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介绍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赖科学的考试制度来促进,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反过来又能促进科学的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当前高校的考试制度以及考试管理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要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必须对现行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良性的人文环境、合理的考试环境、科学的课程环境以及和谐的管理环境。使考试这种手段真正为培养大量的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87.
浅析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调节情绪;锤炼意志。  相似文献   
88.
通过探讨广告图形创意中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规律,在广告图形创意中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广告创意形象表现中丰富主题的审美内涵,增强广告视觉的艺术感染力和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9.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谁最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谁就能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随之也将拥有科技、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支配权。面对时代挑战,大学应以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己任,而大学素质教育也应以铸造学子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为真谛。回顾民族创造力滑坡的教训,应认真反思大学的理念,努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成长的优越环境。  相似文献   
90.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鲜明的理论特征,在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中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的一般方法,对主体思维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今不被大学生重视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