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992篇
科学研究   64篇
体育   51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蒙古族传统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文化概貌。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古代,祭祀、娱神、军事训练、检阅兵力的功能较为突出、明显,而基本没有经贸洽谈、发展旅游的功能;近代以来,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祭祀、娱神、军事训练、检阅兵力等功能日益削弱,直至彻底消失,聚会交流、娱乐大众、强身健体、以及节庆、纪念、教育等功能却不断加强,还拓展了经贸洽谈、发展旅游等功能。  相似文献   
992.
人的独特性表现在具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即物性与心性的双重属性,人的精神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大学世界的主体构成是师生两类人,由此决定了大学世界的“属人”性,既然大学世界是一个有别于自然世界的属人世界,那么便可推断出大学世界的根本属性,即大学世界的精神属性,因此,大学的精神世界在大学世界中就具有了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精神世界的构成;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大学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求善求美)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柱,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应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精心构筑净化大学精神世界的人为环境,二是突显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教育,三是强化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93.
《战国策》是《史记》的重要史料来源。司马迁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人生观 ,坚持文学性与“实录”精神相统一 ,力求行文简洁通俗的原则 ,对《战国策》史料做了取舍与改写 ,使《史记》的战国史部分情文并茂 ,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994.
深入剖析了国有企业公司改造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指出优化和改善企业组织和管理,强化企业财务功能,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提高资产运营档次,实施管理重组是国有改制企业真正转换经营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批判、继承、创新的方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中考命题进入了一个举国上下倡导创新的新环境。在这一环境下 ,数学中考改革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为此 ,本文旨在从近几年 ,尤其是 1999年中考数学命题改革的三个方面 :学生的数学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展开了讨论 ,并揭示出了它们对于改进数学教学所引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97.
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主要就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解决其矛盾的对策及创新性建议。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998.
批判性思维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四种策略与措施包括:强化数学教师的批判意识;营造开放性课堂,促进师生互动;重视数学过程教学,强化情感体验;重组数学材料,拓展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999.
Test performance is a function both of the test takers’ personal attributes and of the test method facets. However, much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has addressed the covariates of assessment preferences of pupils rather than those of their actual performances. Following the microsystem perspective and as part of a larger project, this study was set out to detect the learner factors and linguistic parameters which mediate performance on different test formats. A number of language learners responded to the group embedded figures test,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scale, Michigan proficiency test, and a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battery. Based on the previous empirical research, a hypothetical model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a) Performance on controlled and constructed response tests is substantially mediated by testees’ characteristics (cognitive source); (b) Target ability (linguistic sourc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performance on free-response tasks.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will consider issues that are important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rogramming to students in their first year of an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a computer science discipline. We will suggest that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climate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move the focus onto the learner and their experience, and tha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may be a fruitful area on which to draw. We will review a particular aspect of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learner strategies-and discuss their applicability to students who are starting to learn how to program. We will consider ways in which these strategies might be useful to support learning programming at this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