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0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78篇
教育   11821篇
科学研究   661篇
各国文化   141篇
体育   817篇
综合类   1061篇
文化理论   116篇
信息传播   7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1252篇
  2013年   1282篇
  2012年   1470篇
  2011年   1382篇
  2010年   1112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999篇
  2007年   1124篇
  2006年   996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功效不可替代。河南地处中原腹地,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和开发价值。在剖析红色文化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价值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提升河南红色文化资源软实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12.
213.
杨超 《全球教育展望》2011,(8):70-74,80
新世纪西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一改以前一度对价值问题所持的放任态度,对价值教育表现出极大兴趣,世纪之交以来,西方各国价值教育均呈现勃兴的态势。新世纪西方价值教育兴起的文化动因主要有:一、当代自由主义陷入困境,新保守主义兴起;二、唯科学主义受到反思,人文主义兴起;三、相对主义遭到质疑,价值共识深得人心。新保守主义、人文主义、价值共识思潮等文化动因催生了新世纪西方价值教育,也使其带上特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14.
依托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新疆大量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各级保护名录。在申报过程中,社会各方面力量相互配合,在整个新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对原生态民间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新疆民间文化保护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215.
凯瑟琳M.安德森-莱维特教授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研究教师知识及其教学。她将教师的文化知识定义为教师所具有的知识、信念、态度,以及教师用以完成教学的实践中的知识;它包括教师从教育学院和实际工作中获得的专业知识,也包含了对课堂、儿童和教学的常识性理解和想当然的知识。她通过人类学的田野研究,得出教师文化知识的五个类别:安排学年课程的知识、组织教学活动的知识、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解释并补救学业失败的知识,以及实践中的知识。她发现,存在着一种对学校教育的跨国理解,或者说,存在着全球化的共同的教育话语,但是在本土层面,学校教学和改革却存在深刻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16.
文章从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角度,结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实际,分析高校学生文化活动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关系,提出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开展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7.
2010年伊始,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梦想正式起航。如何抓住此次机遇,顺利实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发,关键在于文化。要努力打造适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文化品牌——“海南岛梦之岛”,使海南国际旅游岛真正成为游客心中的“梦之岛”。  相似文献   
218.
以美、法、英、德、加拿大等国为范例,对五种不同的欧美国家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型态及其原则与职责作横向的比较研究,揭示它们作为国家广播电视行政管理模式的多样性,揭示其相同特征:均以宪法、法律为基础,在民主宪政框架内奉行“公共服务”的核心理念,保障公众利益在传媒领域的体现,以及独立行政、自治、多元主义、社会利益集团高度参与性等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219.
物象与寓意是意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物象和寓意可以发生文化意象的转换。通过崔护和桃花姑娘的心理复原,可以穿越时空场景,加深理解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人面桃花的爱情文化原型是:桃花物象+悲剧爱情寓意。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花已经脱离了一种简单的植物物象,而变成清骨、幽芳、弄妆、疏丽、严霜等代名词,赋予一种中国古典人文气质。在西周初年,桃花就被认为是带来婚姻爱情的"信物"。在现代,桃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了爱情的俘虏和悲剧残美。第二,"人面桃花"表达一面之缘竟成永别之意,寓意着男女之间错过了就将铸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和悲剧。人们在具体物象中寻找的是并不存在的影子,这首诗寓意了一种悲剧美。  相似文献   
220.
本研究以2011年春季发生的日本地震和云南地震为背景,对汶川地震灾区和非灾区的中学生对地震受灾民众的态度进行比较,发现:1)汶川地震灾区和非灾区的中学生帮助云南受灾民众的意愿都显著高于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意愿;2)汶川地震灾区的中学生状态共情的程度和帮助云南受灾民众的意愿都显著高于非灾区的中学生,但二者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意愿差异不显著;3)对日本文化的接触程度调节共情与助人意愿的关系,对日本文化接触越多,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