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28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27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鉴于社会科学越来越重视社会实际调查及研究,以及在非汉语地区社会科学调查的日益增加,本文主要阐述社会科学的人类学·民族学调查研究中调查地语言学习的必要性,①并以国外大学的人类学学科的实例印证了这种必要性的存在.而在这样的语言学习及训练当中,民族语言教育研究机构正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一方面拓宽自己的教学及研究领域,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形成密切的协作关系,能够得到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2.
梁漱溟早年即受梁启超思想影响,二人的交往则始于1920年。1925年梁父遗稿《伏卵录》的披露,加深了彼此的师生之情。二人学术思想的联系体现在:都赞赏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中西文化的思考有契合点,都倡导心学。梁漱溟对梁启超评价很高,亦不讳言其不足,这有助于全面认识梁启超。  相似文献   
443.
谢辉 《海外英语》2012,(15):189-190
以前的研究者多从文学文本视角研究《京华烟云》里的文化因素,而该文将小说视为文化文本,研究作家如何将其欲传播的各种文化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分配到小说的时间结构中,从而揭示作家融入在时间符号中的不同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444.
学界许多关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或中国美学等的探讨,都是建立在中西对立这样一个理论预设上的。所谓中西对立,意味着三个东西:1.中西比较是比较研究的主流,甚或全部;2.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性质必然相反;3.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出路就在于中西融合创新。中西对立这样的思维框架只是近代历史的特定产物,并不能作为不可质询的理论前提。现在,正是我们要对这一思维模式进行反思的时候。  相似文献   
445.
滋芜 《科教文汇》2013,(16):1-11
文化是一个外延广阔的概念,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相互交往的产物,更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随着人类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中西文化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层次也越来越深,这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方兆祥先生的《谜窟疑踪》以黄山花山谜窟与末日传说为叙事背景,讲述了西班牙人桑德罗远渡重洋来到黄山寻根问祖、破解地球末日之谜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魔幻现实主义的生动画卷。笔者从中西文化和谐共生的视角切入,以丹纳的艺术三因素说为理论基础,阐释小说中种族、时代、环境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作品中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具体表现,再由作者的中西文化互释,反思中西文化融合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446.
洪明 《教育学报》2012,8(1):3-12
读经问题是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之后围绕恢复读经和反对读经而产生的一系列论争,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抛给世人的一个世纪难题。百年来,关于读经的争议主要经历了四次: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主要围绕着袁世凯、康有为等复古尊孔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者反复古斗争展开;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在东西文化反思过程中出现的,以1925年章士钊"读经救国"论和鲁迅的批判为标志;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抗战前夕,高潮为《教育杂志》1935年"读经专号"中关于读经的大讨论;第四次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尚未结束。读经的论争还会继续,解决读经论争的最好态度是抱有开放心态,认清潮流,允许实践。  相似文献   
447.
体育隐蔽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早已被研究界所关注,然而其自身所体现的有异于体育显性课程的文化多元性,更有具研究的价值。本文以社会学、文化学和心理学为依托将从体育隐蔽课程文化多元性的表现特点、产生原因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意义三大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体育课程教学有所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448.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由于中西方国家在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及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受中国文化教育成长的学生来说,了解西方国家的风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49.
对我国高师体育教育发展与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高师体育教育和中小学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分析,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视角提出: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要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应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是要具有前瞻性。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适应近几年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更要适应不久将来的迎接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定位应充分体现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保持体育文化多元化前提下,充分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450.
东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读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恩美的创作主要通过母女两代人的关系探询了东西两种化的关系。通过分析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的母女两代人由矛盾到理解的关系,我们看到中西化由冲突碰撞到融合的发展前景。冲突的根源是东西方不同的化传统以及华裔在美国社会的处境。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化在西方的地位必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