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3414篇
科学研究   243篇
体育   147篇
综合类   26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鲁迅的译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问题一直也是他所关注的一大焦点,贯穿于他的创作和翻译生涯,尤其是他翻译文本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标准与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大相径庭。在特定时期,鲁迅文学译作中的女性的生存困境,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带来了契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63.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文保意识淡漠、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建矛盾突出,以及文保技术力量与人员不足等问题,有效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观。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观,涵盖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宣传与教育、修复与保护、利用与传承等诸多方面,它们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4.
大学问家梁启超对管子的评价非常高。这其中的原因既与管予有关,也与粱启超有关。一方面,管子功绩卓越、见识超群、品德高尚。另一方面.由于强烈的使命感、爱国热情等个人原因.加上国难当头、世界形势等二人共享的时代难题.粱启超才与管予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65.
科学发展观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不断提升工作整体水平,突出毕业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价值,统筹就业指导工作各方资源,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6.
陈序经的文化观是他全盘西化论的理论基石。陈序经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时代,以满足其生活的努力的结果和工具”,他还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和中国文化的惰性。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惰性三方面对陈序经东西文化观进行考察,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内心的苦衷,澄清人们的误解。  相似文献   
67.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对他们的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彝族民间故事中的“真、善、美”,充分体现出其朴实、自然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68.
改革开放以来,理想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效果不佳,部分学生的理想状况令人担忧。要解决这个难题,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人文意蕴,为理想教育注入人文关怀,从而达到理想教育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因为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使党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成为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从而实现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0.
传统哲学史教材将近代哲学概括为认识论哲学,然而,在认识论架构中如何理解近代理性主义者的形而上学追求?近代理性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深刻的难题是:在接受机械论世界观的同时如何确保人的意志自由.为解决这一难题,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努力方向是去除空间的绝对客观性,使广延世界降为仅具有次等客观性的呈现于人的认识之前的现象世界,于是人就有可能超越现象世界的因果必然之链而达到真正的自由.最终,康德明确地表达了这一难题,而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努力方向也以一种完美的形式完成于康德哲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