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英语名词的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名词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这些名词在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失去了一些名词范畴的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小论以语法化研究中的非范畴化理论为指导,考察"V-上"与"V-上げる"在非范畴化阶段的异同。据比较分析,可以得出"V-上"在非范畴化阶段获得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开始的语法机能及表示诙谐语气的语法功能,因此可以视为进入了次要范畴变化阶段。与此同时,"V-上げる"在非范畴化阶段获得了"表示强调语气",其作用相当于副词,因此可以视为进入了中间范畴。除此之外,还获得了"动作完成"、"增添谦虚语气"、增加‘赞美’的语气这三种属于次要范围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副词"终于"是由"动+介"的非句法结构词汇化形成的。当介词"于"后面的宾语由名词性成分扩展为谓词性成分时,介词"于"的介引功能弱化、消失,发生去范畴化,从而有可能跨界并入与"终"合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动词"终"因为位于多项动词的前项,语义泛化,也失去动词的典型范畴特征。在二者合力下"终于"演变为副词。"终于"及"X于"类词词汇化的主要动因是去范畴化和介词并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系统地阐述语言非范畴化现象中的转喻机制.转喻可用于解释非范畴化的连续体性质;转喻映射可用于说明非范畴化语言现象含义的产生方式;转喻认知模型可用于判断非范畴化现象Vi+NP是否合乎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