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4篇
  免费   15篇
教育   2168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诗大序》进一步阐明诗歌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抒情言志说;强调诗乐与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注重诗歌的教化作用;总结诗歌的体裁与表现方法,提出六义说。《礼记·乐记》集中论乐,涉及音乐的本原问题,提出物感心动的理论;阐述音乐的美感,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情感的真挚,发表"唯乐不可以为伪"的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162.
齐梁药名诗的出现标志着药名诗在诗歌史上的确立,它体现了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推动了诗歌的成熟;反映了齐梁诗人的活动状况,展示了士人的学识素养;传播了学科知识,拓展了诗歌的功用。它用自身的形态和价值丰富了诗歌的百花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3.
简要分析了嵇康五言诗不受重视的历史原因及自身特色。认为嵇康五言诗风格、格调与四言诗相似,同样都将抒写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作为表现主体,而在五言诗当中这种描写更加直接显露,显得"过于峻切",这与其峻烈个性及人生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64.
现存唐代咏昭君诗大约七十余首,这些诗歌是唐代诗人追思汉代和亲历史、审视唐朝和亲现实的产物。诗人们以汉喻唐,借史抒怀,表明自己对待和亲的态度和认识,由此带来唐代咏昭君诗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深化主题、扩大题材和意象创新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5.
清代黄仲则《竹眠词》题材丰富,特色鲜明,真挚动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以真率之笔抒写不平之鸣的感怀词。爱情词也颇为人称道,具有抒情对象的模糊性与恋爱情节明晰性的特点。黄仲则词在创作风格上是豪放与婉约兼具。黄仲则词在清词和整个词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6.
王维的赠答诗与特定的对象相应,具有正式场合的社交应酬、精神世界的沟通共鸣和诗歌领域的交流切磋三种不同性质。通过赠答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维作为官员、隐士、居士和诗人的不同身份,可以看到王维内心在身份选择和认同上的困扰。赠答诗反映了王维性格中动和静两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7.
清初"江左三大家"命运趋同,诗风各异,龚鼎孳作为三大家的殿军,虽人格亏缺,但诗风清丽婉转,有其独到之处。他的主要以粤赣风物为描写对象的山水诗,写景细腻,用词精准,诗风清奇峭厉、幽深奥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三大家的山水诗中,因其题材醒目、诗风矫健而独占鳌头。探讨龚鼎孳的山水诗,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面把握诗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生成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68.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关注“人的文学”的作家,也是最早关注儿童文学的作家.他的创作虽然以散文见长,但也有少量新诗存世,其中《过去的生命》为周作人创作中唯一的一本白话诗集.这些诗篇大多与儿童相关,并从更为诗性的层面将周作人对儿童问题的发现和情感思考结合起来,是他的人的文学思想在具体对象里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9.
隐喻与诗歌的紧密关系造就了隐喻的文化解读对诗歌翻译的重要性。以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英译本为例分别从词、句以及文本的不同层面来探讨诗歌中隐喻的文化解读,并进一步研析在隐喻的不同文化解读中译者如何为其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间的疏离进行处理。实际上,对诗歌隐喻的文化解读是一次再创作,它使得原词隐喻在译文中呈现出新的意义,而译文读者则通过隐喻的解读增进了对诗人和诗词的世界的领略和认知。  相似文献   
170.
清代西域诗蔚然大观、影响深远,成为清诗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大流派,是清诗苑中独具风韵的奇花异卉.诗中描写对象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西域风光、民族色彩、民俗风味、文化情调.清西域诗彰显了清人积极开朗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内心世界的拓展,扩展了清诗的境界.但囿于诸多困境,清西域诗研究的程度与其在清诗乃至整个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此文对清西域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爬梳,继而加以整理与归纳并对清西域诗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