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3778篇
科学研究   423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83篇
综合类   25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This paper explores various kinds of logics of ‘business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and how these ‘logics’ position the subject business person, based on eight teachers’ reasoning of their own practices. The concept of logics developed within a discours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employed to analyse the teachers’ reasoning. The analysis takes its starting point in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how a business ought to or c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business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assumptions about how educational content is legitimised and presupposed purposes of education, are used to construct logics of business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are presented as: the logic of profit-, social- or radical-oriented business education. Our results also show how the different logics position the subject business person differently, as one who adapts to, adds or creates ethical values. The results are first discussed in terms of how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hallenges could be dealt with in the future and secondly, considering the risk of de-subjectification with regard to profit-oriented business education, the implications this may have for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itself.  相似文献   
862.
全球化呼唤着全球伦理的建立,经济全球化是全球伦理的物质基础,但全球伦理不会随全球化的进程自然而然建立,全球伦理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越过现实和观念的障碍,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63.
中国文学的特质与中国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文论需要认真反思。其致命缺陷是“西化”导致的自我消解。实际上.中国文学的特质是情采——言志缘情的情本体和讲究文采的辞本体;中国文论的主要特征是体验感悟的人文性;诗性呈现是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具有整体性、意象性和暗示性的特点;创作论是中国文论的核心;未来的中国文论由文道论、文体论和文术论组成。文道论是中国文论的基础理论,主要从学理上回答中国文学的来源、特质等“道”的问题;文体论是中国文论的分支理论,重点研究中国文体的要素、嬗变等“学”的问题;文术论包括创作论和批评论.着重探讨“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4.
孝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论述了孝伦理的产生及嬗变,运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剖析了传统孝伦理的合理内核及其扭曲,并指出了作为社会伦理观念的孝伦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意义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65.
不同类型正交表的构造差异很大,本文从实用的角度来研究Lt^u[t^q]型正交表的构造,并对其正交性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866.
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理想目标,然而法治不是一个完全抽象的、脱离社会现实或游离于人们日常生活之外的秩序,而必须存在于人们的伦理生活之中。人们的伦理意识和价值观念是支撑法治国家的精神内核。所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与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建设和伦理意识的培养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建立现代法治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其固有的深层的精神意蕴——伦理性,这也是建设高度文明的和谐社会的本质要义之一。  相似文献   
867.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讨论来获得新知识.要做好演示实验,必须做到选择最佳时机;实验力求明显直观;教师要精心准备和指导.  相似文献   
868.
对基因工程技术中克隆人的道德伦理问题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是当今生物科学研究领域中最有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科学之一,它对农牧业、食品工业、能源开发、医药卫生等领域产生巨大效益,它在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探讨了基因工程技术中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及如何避免基因工程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对人类道德伦理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869.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构架和思维模式,放弃了近代机械自然观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生态理念惊人地相似,为构建中国自己的生态伦理学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资料,进一步阐明了“天人合一”观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870.
开发并实施民办高校校本德育活动课程,建构"活动"课堂模式,符合民办高校德育课改的实际需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首先在于理念的创新。通过运用三个理念——以结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育人特色的校本德育理念,以学生、情景、活动、体验为中心的"新中心"理念,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探究式学习理念,可实现德育模式的转变,打造出民办高校德育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