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1886篇
科学研究   14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48篇
综合类   198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While the interconnected and technological natur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an bring about many positive global connections, the importance of prioriti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ner world’ of designers is receiving less attention; similarly, time for contemplation, reflection and stillness is becoming scarcer. This article discusses mindfulness training from the Buddhist perspective, and how it can act as a pathway to personal introspection and as a supportive method for mental illnesses.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design education, it discusses a novel framework, Mindfulness‐Based Design Practice (MBDP), and how it can potentially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design students to foster positive mind qualities such as mindfulness, compassion, resilience, and recognising the true nature of phenomena for becoming more ethical designer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look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significant lack of contemplative mindfulness‐based methods within the higher design education sector and the increasing mental health crisis within that sector. Thus, the primary concern of the MBDP is to advance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lle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designer’s mind. Referring to the mind of the designer as the ‘inner designer’, this article forms an unfolding dialogue of the novel framework MBDP in support of mindful learning within twenty‐first‐century desig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72.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summer school, ‘Living in the Landscape’ (LiLa) in 2018. LiLa's practices focused on creating dialogue among art education, anthropology and nature science and developing culturally sustainable methods for investigat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Komi Republic of Russia. The article's research interest is how dialogue and cultural heritage appear in the artistic processes, artworks and final exhibition of the summer school. These are examined through art‐based ac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and culturally sustainable art education. The four‐field model utilised in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multidimensional role of dialogue in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aborative artistic endeavours.  相似文献   
73.
范珺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158-158,176
随着电气工程的突飞猛进,我国与各个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电气工程专业对译员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高。忠实、准确是对所有翻译人员的要求,所以需要努力树立电气工程翻译人员的形象。本文通过来自于实践的一些翻译实例,分析了电气工程英语翻译中的一些要点和技巧,阐述了技术类翻译对译者和译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4.
上世纪90年代初,陈可辛即以自己的处女作《双城故事》在香港一片成名,他影片的对白和音乐等声音的运用都显示出更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其以直白主观的语言将人物的真实心理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更以抒情表意的音乐来构建影片的时代氛围,为观众营造一个记忆空间,并借此说明剧中人物的身份、难以言说的心绪以及情感的历程和角色背后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75.
潮州筝乐,高雅古朴,优美缠绵,历来被视为我国南派筝的代表。潮州筝发源于秦晋,成形于隋唐,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它深植于潮州音乐的丰沃土壤,与传统音乐保持着深厚渊源。潮州筝乐其独特的二四谱、按弦转调以及特有的演奏技法,都自成一格,堪称绝技。  相似文献   
76.
文征明花鸟画的成就其实并不逊于其山水画,特别是写意花鸟画,运用简练概括的笔墨,删减了繁琐的枝节,使对象的形质和神采都得到了恰当的表现,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从而开创了写意花鸟画的先河。这种风格的确立,是与文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师承关系、技法突破以及创作理念等方面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7.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几种类型的对话是交互进行的。为此,“对话式”的阅读教学,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对对话的问题,必须兼顾文本内容与形式;对对话的生命,必须确保对话主体的平等;对对话的难点,必须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的关系。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加凸显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8.
尽管对话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它不必然带来教师与学生的精神自由和教学民主。倘对话教学陷入技术主义,必然会产生虚假对话、空洞对话和僵化对话,从而导致对教师和学生新的控制和压迫。我国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是走出对话教学的技术主义误区。  相似文献   
79.
阐述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与学生个性化阅读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从树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  相似文献   
80.
女性主义文体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米尔斯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文体学流派,研究作品中性别歧视和性别差异。通过对命名、情境、爱情片断和对话等女性主义文体学重点元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肖班在《黛西蕾的婴孩》中形象刻画出黛西蕾作为妻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黛西蕾意为"被渴望的"谕示着她总在满足他人的意愿,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都将黛西蕾置于被动和被否定地位,爱情片断体现出她的无助,对话内容隐含结局。所有这些都反映出黛西蕾是一位传统妻子遵循着父权社会设定的标准,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