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2953篇
科学研究   158篇
体育   300篇
综合类   27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对大学英语教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后现代主义关于课程的基本理解,以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五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2.
评述了费恩曼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兼及其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及科研成果等等。  相似文献   
83.
84.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着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脱节、重技能轻创意等问题。这种情况,已明显不符合整个设计教学和时代的要求。面对当前设计专业知识更新之快,要培养与时俱进的设计师,就必须改革专业基础课教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相似文献   
85.
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培养完全人格为目标的近代美育观,不仅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当前,审美教育在中国高等院校中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这不利于高校学生审美人格的形成。根据蔡元培美育理念,高等教育应重视审美教育,通过组织美的教学、建设美的文化、营造美的环境等方式塑造美的学生,切实提高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6.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提出了人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的因信称义思想,这一思想延伸到教育领域就是全民都应接受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思想。路德从政府、市政当局和家庭三个层面系统论述了他的普及义务教育思想,并由他和追随者在德国各公国进行了相应的义务教育实践。马丁.路德普及义务教育思想与实践对西欧和北美的国民教育运动产生深远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7.
对立宪民主的追求是近代中国政治的主旋律。然而五四时期,受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中国知识界中形成了不同的民主观,设计出了异样的民主政制。激进知识分子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根本转变,主张直接民权、平民政治、阶级政治等,而胡适学人群、研究系学人群等坚守民主的原本意义,主张代议政治、贤能政治、阶级调和等。重温五四时期知识界关于民主政制的设计及论争,对当前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8.
涌现性是复杂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生成新质的现象、行为与过程,涌现理论关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进过程。精益思想关注并努力消除系统冗余,采用化繁为简的技术与方法,以追求系统涌现。精益涌现在系统演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9.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和国际形势多元化的影响,呈现出政治功利性、价值取向多样性、学习浮躁化等问题和特点。这些新问题和新特点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新问题、新特点,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树立和践行新的德育理念,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应积极创新德育方法和手段,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0.
谈大学生择业心理与就业观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因其重要而引发大学生复杂的择业心理,表现于心态矛盾、期望过高、不分正业的三类心理。引起此类择业心理的因素主要是由社会环境及个性所造成,解决这种心理压力的办法是需要加强就业观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择业观教育以及正确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