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601篇
科学研究   285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享誉全球以及我国在世界贸易的份额和地位急剧攀升的同时,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也是与日俱增,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因此,应选取预警指标和警戒线来构建一套反应灵敏、科学实用的反倾销预警机制,以便从源头上避免或减少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起诉。  相似文献   
122.
道光十一年江苏、安徽等省发生大范围的严重水灾,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赈灾措施。本次救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吏治腐败对晚清荒政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3.
关于唐山地震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抗震减灾日益成为全球强烈需求的情况下,唐山地震旅游资源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但目前的开发仅仅局限于其政治教育功能,应加强开发其实用功能,满足游客多方面的地震知识需求,提高游客的地震应急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4.
唐后期两税三分制的实行使得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上进行了利益分割。由于地方的财政包干制,使得地方财政能够利用两税收入、财政羡余,甚至还有私用钱和军资粮储参与救灾,在常平义仓的建设、赋税蠲免、灾害赈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减轻灾害及救灾给中央财政带来的负担,唐中央政府也多次督促地方利用留使、留州财政进行救灾。地方财政参与救灾本身有中央政府与地方利益冲突的背景,但客观上也提高了地方救灾的主动性与效率,促进了唐后期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在唐后期两税三分制下的地方救灾也由于相应监督管理制度的废弛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5.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使农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遭到了极度破坏和挫伤,大片农田废弃,使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无法从事生产,只有流落他乡,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6.
洪灾的遥感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是洪灾调查的先进方法 ,其实用性已日益得到证明。把TM影象作为资料 ,将SAR影象作为灾中的资料 ,以武汉地区为例 ,利用遥感图象处理软件 ,进行水体信息提取 ,研究水边界的变化、淹没面积等水文要素 ,进行洪水分析  相似文献   
127.
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将经济领域的预警理论和模型应用到对高职院校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操作包括:明确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建立指标参照系统、教育模型系统和预警信号识别系统;建立偶发事件超级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128.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指以企业财务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机制。建立功能健全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预先向经营管理者发出警告,有效预防和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保障企业经营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9.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全面地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它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泱策。  相似文献   
130.
我国旱涝灾害的形成除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外,人为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是近年来旱涝灾害加剧频发的重要原因。此外,水利不足,防涝抗旱技术落后也加剧了旱涝灾害的严重性。因此,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是减轻旱涝灾害的根本途径。同时应加强全民的减灾意识,充分发挥科技在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