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3296篇
科学研究   221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84篇
综合类   10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黄科安先生的专著《延安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延安文学研究的规范,以一种"新的思维观念"来考察延安文学,挖掘出延安文学"新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一、返回"历史情境"的"知识考古学"式文学史研究思维方式;二、对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本土话语体系的价值意义与历史地位的理性评判和"高调"肯定;三、凸现延安文学的复杂化建构;四、建立在延安文学"接受史"基础上的主体评判。  相似文献   
102.
自列维一斯特劳斯提出西方文化、西方社会建基于二项对立这一深层结构的观点以来,寻找深层结构,并研究该结构对特定民族文化、文学及文论的建构影响,成为文论界研究的热点。中国文化创制方式、华夏民族对宇宙万物生成模式的认知模式决定着中国文化及文学、文论的深层结构是阴阳同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阴阳同构这一体系无所不包,在诸如中和美学、文气论、文章风格、文章章法结构等古典文论话语中,阴阳同构的深层结构在其概念的内涵外延上均有着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3.
关于"话语"和"话语分析",学界一直争论不断,界定不一。本文对此予以阐释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4.
不自足语境是交际中的接受者由于缺乏准确解码的语境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相对不充分语境.不自足语境的形成受到语境动态性特征、话语双方"不合作"的影响.不自足语境往往导致交流隔阂,但是有时它又是制造幽默效应的"包袱皮".  相似文献   
105.
不论从历史进程还是文学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始终是当代中国文学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而"人民话语"始终是一个核心话语,它不仅关涉当代中国文学的主题内涵、意义阐释,也连结着当代中国文学的生产、复制等过程.  相似文献   
106.
通过语料库文本分析的方式,把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语中推导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推导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存在严重的过多和过少使用并存现象,且呈简单化、口语化倾向;(2)推导性标记语使用水平会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但个别推导性标记语的使用具有语用"石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获得200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拆弹部队》的电影海报进行了社会符号学分析,文章通过解读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帮助读者了解电影海报如何通过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实现表意功能,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8.
阐述了模糊语产生的根源,介绍其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英语报刊实例和报刊英语文体特点,探讨了模糊语在新闻语篇中贴近客观事实、留下回旋余地、增强情感意义等语用功能,进而指出其对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As public universities seek to be locally responsive and compete internationally, tensions arise between expansion and equity, and between discourses of neoliberalism and social justic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students navigate these tension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how they can act, interact and be. Norman Fairclough’s three-level view of the social and language, and his method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se longitudinal interviews with an undergraduate science student. This student is, on account of his home and schooling, considered ‘historically marginalised’ at an historically-white, English-medium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 how the student navigates multiple positionings that draw on notions of class, language, independence, progress, choice, care, and so on. It is argued that while universities should support students to navigate some of these tensions, there is a need to re-imagine structuring discourses related to the ‘normal’, ‘independent’ university student.  相似文献   
110.
情景缺省的存在是跨语言、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翻译者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语接受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理解源语内涵,消除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