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16篇
科学研究   9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就建国后毛泽东平等外交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2.
194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外交实践.但是国民党政府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不能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对外交往,故又有"半独立性".文中作者运用历史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半独立外交的内涵、推行背景、实践情况和产生影响几个方面对这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展开初步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半独立外交是中共在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特殊形式的外交探索,它对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以清末中日“间岛”交涉为个案,揭示了日本歪曲利用中朝界务遗留问题,策划“间岛”事件,制造领土纠纷,通过协调与列强的关系,谋求对华扩张的有利局面,以六案交涉向清政府发起外交总体战,迫使清政府对其让步,使其在东北南部地区的势力得以大为扩张。  相似文献   
104.
毒品滥用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毒品犯罪给全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作者对当前毒品犯罪的特点和危害作了初步介绍,尤其着重对冰毒的危害作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预防毒品犯罪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5.
主要由于冷战,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诸客观因素,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但极“左”思潮影响下的外交的一些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也难辞其咎,当时中国的安全外交对策基本是成功的,具有浓厚的革命理想主义色彩的“支援世界革命”的外交政策目标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完全是消极的,在宏观,战略和间接的意义上及在很有限的程度上,该政策取向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6.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政府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提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合作。中国政府以此为指导开展安全外交活动,构筑我国新世纪的安全环境,从而为我国外交注入了新内容、开拓了新视角,实现了我国内政与外交的基本统一。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对低分子量壳聚糖经十六烷基改性的方法制得纳米微球 ,所得微球粒径主要分布在 10 0nm左右 .其红外谱图表明 ,烷基的取代主要发生在壳聚糖的氨基上 .以扑热息痛为模型药物在磷酸缓冲液 (pH =7.4)中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取代度的增加 ,扑热息痛在磷酸缓冲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的浓度降低 ,降低投料量 ,可有效地降低药物释放的平衡浓度 .  相似文献   
108.
设计了强化训练导致疲劳的大鼠模型,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运动疲劳状态下,大鼠心室肌线粒体和肌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应用理气扶正中药复方对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结果表明:理气、扶正类中药“体复康”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氧功能,并有效地减少运动应激对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9.
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防治疾病、保障健康、延缓生命。临床上为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往往采取联合用药,若联合用药不当,不仅给病人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危害健康,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种现象在基层医院尤为突出。因此,必须明确合理用药的意义、必要性及应用原则,方可做到科学配伍,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10.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s and trips abroad are consistently portrayed in scholarship as a strategy for promoting students’ global competence. Through a thematic document analysis of a mandatory course developed by the Israeli MOE for students embarking on trips abroad and additional sources, I explore the discourse used to portray these trips in the Israeli context, showing an alternative model that places the state rather than students at the center of these programs. Although from an education perspective this discourse is distinct, political science scholarship suggests the goals it embodies could be embedded across many national contexts, albeit more discret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