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9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教育   2893篇
科学研究   77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5篇
综合类   29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中国核心生态空间的现状、变化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尔琪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5,37(7):1322-1331
本文综合中国目前的国土区划和生态工程,提取包括水源涵养区、土壤保持区、防风固沙带、洪水调蓄区、河岸防护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6类国家核心生态空间,划定维护国土安全的生态红线。结果表明,中国核心生态空间面积为339.77万km2,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核心生态空间内的土地利用构成以林地、草地和湿地为主,耕地和城乡工矿建设用地等比重较低。1980-2008年近30年间,发挥重要生态功能的用地呈减少趋势,而以生产、生活功能为主的用地呈增加态势,区域生态调节、防护和屏障功能削弱。因此,核心生态空间内应严格控制耕地、建设用地的增长,采取有效措施使其"零增长"乃至"负增长",强调生态红线内林地、草地和湿地的绝对保护。  相似文献   
962.
中国“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张红旗  许尔琪  朱会义 《资源科学》2015,37(7):1332-1338
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人地关系紧张,争地现象多发。为兼顾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协调土地不同功能用地的矛盾。现行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注重土地的生产、生活功能,对生态功能考虑不够。本研究以土地的主体功能为出发点,兼顾其他功能,纳入生态用地的概念,构建了"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空间。通过先分区再分类的方法,提取了中国"三生用地"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等面积分别为603.70万km2、135.38万km2、200.19万km2和20.73万km2,各占国土面积的62.89%、14.10%、20.85%和2.16%。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生态生产用地因其生产功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则更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63.
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为一名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秘密花园》在美国一出版,就风靡全国,成了畅销书,不但引起了读者和批评界的极大关注,而且成为了中小学的教科书。《秘密花园》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从与自然疏离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本论文试图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来解读伯内特在《秘密花园》中的生态意识。在不利的环境中,人的性格会变得扭曲,健康也会受到影响;而在好的环境中,伤痛可以愈合,身体可以复原,人的心灵也会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964.
人类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的文明也不例外地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着。人类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尤其是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这种人口大国对各种生态资源的掠夺已经到了一种几近疯狂的程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因此人类要实现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当前这种生存发展模式必须得到改变,此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生态文明。本文将从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状况并给出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65.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开展系统的生态伦理教育,学生的生态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上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应该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并将其延伸到校园生活,全面、深入地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66.
在分析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以宿迁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为例,分析项目的场地特征,提出生态园的设计理念。结合生态园的地形特点和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功能分区和主要景点设计,探讨现代农业生态园的民俗文化设计途径,为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6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确立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视野,彰显了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68.
当前,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却令人担忧,并不能促进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小学科学教师构建一个适合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势在必行。本文借助生态学的观点,从学校外部生态环境、校园内部生态环境、教师群体生态环境以及课堂生态环境四个层次出发,来构建促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以期加快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969.
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相继经历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四种文明形态,对应着无色(虚无)发展、黄色发展、黑色发展、绿色发展四种发展范式。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下以低消耗、低排放与高效率为特质的新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面对全球经济危机、资源短缺危机和环境气候危机的必然选择。从黑色发展范式到绿色发展范式的转换,需要实现“五位一体”的转型:发展主体由“单一理性经济人”向“双重理性经济人”转型;发展目标导向由“只注重经济发展数量,不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向“优先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兼顾经济发展数量”转型,发展模式由“低成本竞争、高资源环境代价”向“高成本竞争、低资源环境代价”转型,发展过程由“线性强物质化过程”向“非线性弱物质化过程”转型,发展路径由“黑色工业化、黑色城市化与黑色现代化”向“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与绿色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970.
宁夏北部川区、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北部川区比宁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出很多。北部川区依托首府银川、石嘴山等发达工业城市以及小城镇建设,利用"中心城市—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将城市与乡村紧密连接起来,并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特色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采取的是"以城镇体系建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乡一体化模式;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在退耕还林还草、治沙的同时,推行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采取的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城乡一体化模式。西部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但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体系的建设还必须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生态脆弱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