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教育   3151篇
科学研究   46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70篇
综合类   26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提出了一类特殊的动态车辆调度问题--动态独占性带时间窗口装卸货问题.给出了问题的数学描述,分析了其静态性质,并把问题简化为不对称带时间窗口旅行商问题.提出了求解该动态问题的滚动时域调度算法,通过时域的不断滚动,不仅可以跟踪问题的动态变化,还由于每次滚动只对部分客户进行处理,可以减少问题的求解时间.并分析了算法的3个要素:当前客户窗口、当前客户窗口的调度和滚动策略.测试结果验证了算法在求解动态车辆调度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有效供给的含义、社会总产品的有效供给、出口产品的有效供给、有效供给决定和创造需求、有效供求均衡及其实现、有效供求失衡及其宏观(社会)控制等6个方面。挖掘、总结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对增大我国的有效供给,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中西方新闻负面报道上存在着差异。西方新闻热衷于负面报道,中国新闻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处于次要地位。即使是负面报道,其报道的视角、价值取向与西方也截然不同。本文试图从新闻思维、媒介体制与法制以及文化观念三个方面比较、分析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4.
以培养新闻人才、促进新闻事业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新闻教育应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在新闻事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时代呼唤新的教学模式——联合办学模式。联合办学是一种对住、共赢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5.
新闻与历史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讲求时效,失去了时效性的新闻就失去了新闻价值,失去了新闻价值的新闻似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从新闻历史观的眼光看,优秀的新闻虽然失去了新闻价值,但却有可能沉淀为“历史的初稿”,从而具有历史的价值。新闻历史观就是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观照新闻,从新的角度挖掘新闻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6.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已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迫切需要,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自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关注教师的自主性,具体体现在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学习建构的主体在于学习者自身,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自主性。而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师生自主性的任一方面来施...  相似文献   
77.
对我国残疾大学生体育现状、制约残疾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和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展残疾大学生体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8.
数字时代的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突围,取得新优势,获得新发展是传统报业急需解决的课题。加强报网互动,进行优势嫁接,实现互融发展,是助推传统媒体"突围"的强大引擎,也是传统媒体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9.
80.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scertain if the “research–teaching dichotomy” as reveal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and teaching styles among Han Chinese academics can be found among Tibetan academics. As a preliminary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Effective Teacher Inventory (Zhang, 2003) for evaluating Tibetan academics'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and compares the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between Tibetan and Han Chinese academics. The Thinking Styles in Teaching Inventory (Grigorenko & Sternberg, 1993) and the Effective Teacher Inventory (Zhang, 2003) were administered to 162 Tibetan academics. For the purpose of comparison, data from 93 Han Chinese academics in Zhang's (2009) study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esent research.The results warranted two conclusions. First, the Effective Teacher Inventory was appropriate for assessing Tibetan academics'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and there was no substantial difference in the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between the two samples. Second, as it was among Han Chinese academics, the apparent “research–teaching dichotomy” was identified among Tibetan academics. Limita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are discussed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