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57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5371篇 |
科学研究 | 1347篇 |
各国文化 | 1篇 |
体育 | 57篇 |
综合类 | 167篇 |
文化理论 | 1篇 |
信息传播 | 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302篇 |
2020年 | 427篇 |
2019年 | 425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582篇 |
2013年 | 545篇 |
2012年 | 740篇 |
2011年 | 690篇 |
2010年 | 382篇 |
2009年 | 293篇 |
2008年 | 379篇 |
2007年 | 330篇 |
2006年 | 359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198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代谢工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造菌株代谢网络,高效地合成目的产品。由于细胞代谢网络的复杂性,从数千个代谢反应及其调控回路中找到合适的改造靶点非常困难,往往要经过反复试差才能成功。通过对大规模代谢网络的计算分析,设计出特定生物产品的最优合成途径,可以帮助人们找出合适的代谢工程改造策略,减少改造过程的盲目性,更快更好地得到生物合成菌株。文章重点讨论两个问题:(1)如何设计代谢网络来合成原来不能合成的产品并提高产品得率,介绍了基于代谢网络计算分析的代谢工程设计方法;(2)如何设计菌株实现酶反应的精准调控,介绍了通过设计基因回路动态调控代谢途径流向的动态代谢工程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3.
朱红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0):54-56
针对热工测量技术课程的特点和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实践性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应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4.
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引入,人们可以从分子机理上探讨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课题,如运动能力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运动性疲劳的分子机理、肌肉力量增加与基因控制的关系等。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促进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对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2)防治运动性疾病;3)防止人体运动时的代谢紊乱和加速恢复过程;4)改进人体机能状态,提高运动能力;5)加强反兴奋剂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5.
杨金花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19(4):82-83,124
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中营造工程环境,开设以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际动手工作能力,并给出了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06.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点,本文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培养具有基础能力、个性化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五能"学生,并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了"五能"学生培养的教学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7.
朱忠旭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136-138
将迭代进化的思想引入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中,提出项目驱动的进化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达到实用程度的软件项目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根据该软件开发的三次迭代,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分别采用"教师引导学习、教师指导实践、学生独立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软件工程原理和方法达到从认知到理解再到应用的进化式掌握。 相似文献
108.
109.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大多数地级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并未实现同步型发展,但两者发展的一致性程度在逐渐提升;就两者耦合协调度而言,总体偏低,大多数地级市仍处在中低度耦合阶段,但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渐提升的态势,总体状况趋于良性发展;在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度一定程度上呈现以合肥、芜湖为中心逐渐向外围扩散的趋势,但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耦合协调程度提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0.
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遵循教育部关于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了本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及计划。从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特色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并从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既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又体现信息化测绘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兼顾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对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的指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