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教育   5361篇
科学研究   134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16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2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21.
本文从适应地方新业态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改造和升级路径出发,探索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兼有学科交叉特点的课程体系,探索具有新工科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校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22.
Endothelia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vascular remodeling, as well as for the success of implanted vascular grafts/ste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reatment. However, desirable endothelialization on synthetic biomaterials remains greatly challenging owing to extreme difficulty in offering dynamic guidance on endothelial cell (EC) functions resembling the native extracellular matrix-mediated effects. Here, we demonstrate a bilayer platform with near-infrared-triggered transformable topographies, which can alter the geometries and functions of human ECs by tunable topographical cues in a remote-controlled manner, yet cause no damage to the cell viability. The migration and the adhesion/spreading of human ECs are respectively promoted by the temporary anisotropic and permanent isotropic topographies of the platform in turn, which appropriate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age-specific EC manipulation for endothelializ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potential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vascular grafts/stents enabling rapid endothelialization, this stage-specific cell-manipulation platform also holds promise in various biomedical fields, since the needs for stepwise control over different cell functions are common in wound healing and various tissue-regener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23.
王学东  胡春  冯姗 《情报科学》2020,38(1):62-66
【目的/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撑,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 展意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仅存在共性的信息资源需求,也存在个性化的信息资源需求。【方法/过程】首先 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和企业价值链中存在的个性化信息资源需求,然后分别构建了产业链和企业价 值链上的信息资源数据集模型。最后,在个性化信息资源需求分析和信息资源数据集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了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两种模式:平台自助式信息服务模式和企业联盟信息推荐服务模 式。【结果/结论】战略性新兴产业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有助于满足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信息需求,有助于产 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24.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机理及其典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产业化是新时代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促进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作为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单元,其乡村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生态功能显著改善,但农业基础薄弱、水土约束增强、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依旧突出,亟需推进生态产业化提升乡村生产和生活功能。本文从生态资源价值增殖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内在机理,并结合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后的典型实践,提出了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及其可持续途径。结果表明:①乡村生态产业化应遵循乡村地域系统演化规律、耦合机理以及价值转化原则,依托地理工程技术加快生态资源培育,建立生态产权管理制度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通过资产集中流转、经营主体培育、产业要素融合等推进生态资产资本化,完善生态市场交易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②延安市部分乡村依托治沟造地工程实现了生态资源培育,探索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路径,已初步形成了高效种养、休闲农业和多元综合等生态产业化模式;③未来应注重地理工程成效管护、健全产权管理制度、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以及构建动态评价机制,补齐产业化过程中的短板,推进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22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当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和不足,从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出发,提出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新的体系由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四个模块组成,并依此体系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26.
改革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国内工科专业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的弊端,提出了改革实验内容的一些有效措施,通过优化实验设计、实行独立设课、深化创新实践学分和更新实验室建设理念等手段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27.
该研究分别从历史发展、知识构成与社会效应的不同视角,概述了机器人技术与理论的发展脉络,采用文献分析方法考察当前不同院校的机器人专业培养方案与机器人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和内容构成,在新工科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提出新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基本特征,探讨机器人课程新的内涵和知识边界,最后为不同类型的高校提出了相应的机器人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228.
提出大学教育应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跃迁到团队学习模式,并阐述其重要意义,同时从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发掘团队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然后指出团队学习模式应重点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并通过实践,给出相应的对策.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团队学习模式对改善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和提升最终的学习成效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为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培养生物工程领域新工科人才,探索形成了了5M智能生物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设置、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教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生物工程领域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0.
根据教学调查,从高职理工学生总体英语学习的情况分析入手,揭示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营造有效的高职课堂英语教学环境,利用课外辅助英语学习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