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622篇
科学研究   19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77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儿童的情绪智力发展深受家庭情绪氛围影响,因此提高家长的情绪修养尤显重要。现代家长应从了解情绪特征、注意自身的情绪表现、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等3方面来提高自身的情绪修养,从而给儿童树立情绪智力榜样,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52.
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中具有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实施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情感教育的新教学方法,以有效增强《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3.
虽然每一部关于文学原理的教材都从各个角度对文学本质作出阐释,但是迄今仍然没有一个令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然而这不但没有击退反而激发了今天众多的学者力图对文学本质进行说明的热情。21世纪的头1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围绕文学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进行了两次大争论,关于文学本质的问题仍旧是充满了讨论可能性。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图示为文学本质问题思考多元化,提供了更多讨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等规律的分析,揭示网络舆情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变动机制。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预警系统所必须的功能和所需要用到的情感倾向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55.
高职学生英语语感的多元化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在英语语言基础、学习策略、情感策略以及交际策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依据二语语感生成的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通过多维度创设教学情景、多渠道提升情感策略、多层面培养跨文化意识,多元化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56.
谭种  张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8):107-108,114
"事先无征兆"、"目的主要为情绪宣泄"是高校"起哄事件"区别于其他高校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气场"分层模型可以比较形象地概括高校"起哄"事件中群体情绪的演化机制,把握"起哄"事件中群体情绪演化的特点是成功治理"起哄"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采用<幸福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情绪智力问卷>等对1 17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考察幸福智力与瑞文传统智力、情绪智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幸福智力与情绪智力有适度相关,但与瑞文传统智力相关基本不显著;(2)情绪智力的控制情绪因素在对幸福智力的回归方程中均作出了最大的解释率贡献,具体表现为:对感知和体验幸福...  相似文献   
58.
情绪智力是在近20多年才出现,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情绪智力到底是什么智力,它与传统智力是否有区别。这个问题涉及到什么是传统智力以及与情绪智力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两个方面,认为情绪智力是传统智力的一个补充,传统智力侧重于语言,逻辑等认知加工,而情绪智力侧重于对情绪性信息的加工,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都包含有认知的...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比较以艺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临床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指出两种教学方法都发展了医学生的临床观察技能和模式认知技能.其中,临床教学在向学生传授模式认知概念方面显得特别成功,而艺术教学则发展了学生的情感认知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同情心和多维意识.  相似文献   
60.
具有敏锐艺术直觉的沈从文善于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注重作家的创作心境与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他的审美趣味随着其创作心理与欣赏心态的转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沈从文的这一情感性批评方式与他女性化的情感人格以及楚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