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659篇
科学研究   68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urriculum for Excellence in Scotland outlines a policy vision of a more progressive, integrated and holistic form of education; a commitment which contains an obligation for health and well-being (HWB) to be a responsibility of all teachers. A critical policy analysis approach was utilized in order to review school-level progres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policy development, i.e. policy formulation, legitim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Evidence was collected through 15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head teachers, teacher education academics and staff with national and local authority quality improvement remits. Questions focused on: aims and curriculum goals; school cultur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s and evaluations of practice. Findings suggest a high degree of support for curriculum aims, however, there were often problems communicating policy expectations (policy formulation). Thus, despite impressive examples of innovative practice in relation to school ethos, wider achievement and pupils’ broader general education (policy legitimation), there were also examples of HWB being constrained by senior school examinations and the backwash effect this had on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engagement with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pproaches (policy implementation/evaluation).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in terms of policy to practice coherence as well as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more specific research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交际,而交际的过程是理解意义的过程。具体话语意义的理解总是依靠一定的语境,是其在一定语境下对话语的语用充实。语用充实体现了语言经济性和冗余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0所院校的192份本科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当前师范专业培养人才的类型、胜任工作类型和适于任职单位都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同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培养方案对教师培养的认识存在差异,尤其是对未来教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存在不同的理解,对未来教师是否需要掌握这些内容也有不同的认识;培养方案没有借鉴当前教师培养、教师知识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对培养方案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麦可思公司公布的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的统计数据,在考虑省际空间效应影响的前提下,运用经典回归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内地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省域社会经济因素。结果发现,省域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毕业生人数都对本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产生积极影响;非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域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学科管理有其应然之道,可较好解决现代大学的发展问题。然而,学科管理并未在现代大学管理中获得应有身份,且很大程度与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科建设等界限模糊。通过分析学科管理现状及其与大学发展间的关系,兼顾考虑大学实施学科管理存在的障碍,提出运用革新学科理念、组建链网体系、构建管理单元、巧用借鸡生蛋、寻求制度支持等方法来求解学科管理之"道",进而使实施学科管理成为现代大学发展蹊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技术学专业内容宽泛,理论不深、技术不精、就业不畅的问题,教育技术学专业可走两条路线发展:第一条是走专门的技术应用路线,课程设置以技术、实践应用为主;第二条是走专门的教师教育专业路线。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科教电视节目是青少年了解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途径。运用案例研究法,以自制短片《酸雨》为例,研究叙事性手法在青少年科教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提出多样化创作思路,丰富同类电视节目创作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8.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将是我们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电视这一媒体而言,品牌需要精心打造,且需要集中资金全力打造。文章从电视栏目的准确定位、突出地域性、主持人策略、建立系统包装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打造品牌栏目,并提出了建立较权威的电视栏目评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许鑫 《惠州学院学报》2006,26(2):118-121
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栏目代表了电视读报节目这种新型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最高水平, 其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电视和报纸之间的界限, 符合多媒体信息整合的大趋势, 同时使电视新闻向深度和广度方向拓展。此外该栏目准确的市场定位、个性化的新闻传播等特色也代表着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新潮流, 新趋势,并对内地的新闻节目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culture shapes instruction in three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programs on the Flathead Indian Reservation. Interviews with eight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s well a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investigation is framed by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 How does the culture of the family and community shape curriculum? Data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ongoing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and community about teaching within a culturally relevant context, building a sense of belongingness and community through ritual, and respecting children, families, and community were essential to defining the Native American Indian culture within these early learn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