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陌生化"作为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和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奇异词"这一诗学概念在理论内涵上颇多相通之处,但二者在理论语境和宗旨、理论内涵的深广度和理论构建的特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俄国形式主义者的"陌生化"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奇异词"理论既有继承又有深化和发展,但又缺乏亚氏理论的辨证性而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当今的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客观审视二者的理论内涵和成就,公正地评价它们各自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使其继续为我们的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郭三德 《培训与研究》2010,(7):22-23,39
张承志的长篇小说《心灵史》熔历史、文学和宗教于一炉,通过主人公"哲合忍耶"百年孤独的信仰之路、殉教之路惊天地泣鬼神的描绘,感知暗淡历史背后的教门、民族、信仰与皇权之间可怕的隔阂与冲突,以及人类走向文明和谐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servant lives within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feudal class estrangement. He is a natural moralist who keeps his eyes and his mind open, amidst the compromises, intricacies, and oppression of being a servant, and he sees and understands a good deal more than those around him. Above all, he is a craftsman of experience who, in making history with only a few resources, lives an examined life, and turns estrangement into a life lived for others. Along the way, and ever sensitive to mundane hope and sorrow—even at the point of death—the servant offers educative insight into some of life’s questions. Within a broadly materialist and pragmatic framework,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ncrete particularity of estrangement in terms of the servant’s actions, desires and relations with others.  相似文献   
14.
爱.摩.福斯特《印度之行》中对东西方文化融合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分析了英印之间建立友谊的可能性与沟通的艰难性。福斯特希望以"唯有沟通"的方式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然而由于英印双方在种族、社会和宗教上所体现出来的文化隔阂以及双方在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性,最终导致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失败,证明福斯特"唯有沟通"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当时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生活的镜像,生活是文学的物像。"桃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镜像,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隐逸生活与文学创作中,对应着不同的现实物像,如陶渊明的"东篱"、王维的"辋川"、范成大的"石湖"等。但由于原初意义上的"桃源"镜像的独特性在于隐逸而不失人间情怀,因此陶渊明的"东篱"、范成大的"石湖"与"桃源"镜像之间呈现出圆融的美学特征;而王维则由于晚年身心枯寂,缺乏完全投入的人间情怀,故"辋川"与"桃源"镜像之间便有所疏隔。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5 0年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弗兰妮·欧康娜 ,在其短篇小说中 ,塑造了几位美国南方乡村老妇人。阐析她们守旧导致的种种困境 ,诸如自我意识失落 ,与晚辈产生隔阂 ,农场经营不善等 ,可以进一步揭示作者对当时美国南方乡村的保守氛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世情已烂熟,吾道总艰难——论田雯的“疏离”心迹@马大勇$吉林大学中文系!吉林长春130012~~~~~~  相似文献   
18.
前南斯拉夫由于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短暂,导致民族一体化观念薄弱;又因民族共同体内部经济联系历来不甚紧密、发展不平衡,这就严重影响了南斯拉夫各族进一步结合的进程;南斯拉夫各族所存在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以及因此在历史上造成的宗教仇杀和民族纠葛,都对南斯拉夫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有一定的障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一些文人热衷于写“落花”组诗,反映出一股“疏离”心理潜流在滋长。明代唐寅等人吟咏落花,以散漫自纵的生活态度疏离士大夫主群体;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诗人吟咏落花,以飘零自守的精神气节疏离当朝统治者;清中叶袁枚吟咏落花,以洒脱自适的生活观念疏离主流价值取向;晚清龚自珍吟咏落花,以激愤和前瞻的姿态疏离主流社会。从这种疏离主流的心态可以感受到明清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解悟。  相似文献   
20.
兄弟失和事件成为推动鲁迅“彷徨”的精神状态向极端化境地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强烈的焦虑、抑郁中,鲁迅的行为方式、情感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均受很大影响,甚至一度出现心理障碍。鲁迅心理上出现了个体生命中的巨大焦虑,而强韧的反抗意志决定了他要进行新的思想和人格求索。以焦虑中的反省为前导,兄弟失和后的鲁迅开始了更为艰苦、自觉的人格和精神求索,这较完整、充分地体现在《彷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