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581篇
科学研究   108篇
体育   65篇
综合类   10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孝是人类最起码的品行,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础,是无私奉献精神之源、为人处世之本、爱国主义之根和良好品格之魂,是人生的第一美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孝的“合理内核”,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2.
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进高校教风并带动学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本文分析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3.
当前“发展伦理”研究领域中对“发展”的伦理涵义界定的三种方法。即对经验事实的归纳表述、对某一或某些具体问题价值的反思和广义视角的综合,无法确保“发展”的伦理涵义本身的明晰性和普遍有效性,由此导致发展伦理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发展”本身涵义显示的人类学前提出发,才能界定“发展”的伦理涵义并保证其普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4.
周恩来伦理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性、人民性、实践性是周恩来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研究周恩来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5.
故事法在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故事法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赫尔的德性论伦理学中寻找支撑,这种伦理立场也决定了在故事法之外还应辅以其他德育方法。从故事法的作用机制看,学生对道德故事的理解有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心理环节。为此,在运用故事法时,教育者应认识到学生在提取故事主题等方面的主动性,明确故事发挥作用的主要环节,借助高质量的儿童故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故事法的效用。  相似文献   
156.
对于立德树人,主要讨论立德树人的内涵、实现途径与机制、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立德树人等问题,并对立德树人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从现有研究看,研究态度有待端正、研究工作过于分散、理论研究力量单薄、实践探索需要做实、研究成效明显不足是现实存在的主要问题。扎根立德树人的三大基础研究、建构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体系、顶层设计推进整体研究、聚合研究力量协同研究,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7.
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是外语学科的主要任务,即不仅要发挥学科的知识价值,更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文章从语言的本质出发,将外语学科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心理发展机制相结合,对外语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素质的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外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8.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具有强烈的悲剧特征,展示催人奋进的悲壮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悲剧情怀是原始神话的主色调。中国原始的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悲剧和人与社会的悲剧;悲剧神话大都体现出伦理道德特征,不屈不挠的意志、前仆后继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悲剧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9.
同情探微     
同情是主体与客体——遭遇不幸的人的情感共鸣。亚当.斯密对同情概念的发展是对同情伦理学的杰出贡献,但并非对同情内涵的真正揭示。同情的产生是从同情主体与客体的地位的客观差异到主观平等的过程。同情对主体而言是一种快乐而不是痛苦。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人们苦于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也苦于对不幸的人表示不同情。因为同情这种美德能最终导致快乐总量的增加,所以能积极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0.
师爱为师德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爱为师德之本 ,师爱是中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师爱是兴趣、是真诚、是责任、是奉献 ;师爱以“五爱”为前提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独特品质 ;师爱是教学相长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